[发明专利]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89127.0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6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政威;邓华才;赵亚飞;梁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聚(杭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31283 | 代理人: | 薛琦,罗朗 |
地址: | 311199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冬季或者寒冷地区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电动车辆回到充电桩区域,未找到合适的充电桩或者等待充电,这个时候动力系统的保温措施开始工作,此时外部温度已经低于零下,当保温措施随时间的流逝失去功效,电池包内部温度跟随降低。锂电池电动车由于其锂电池的特性,当锂电池内的温度低于一特定温度值比如0℃时,即不能正常充电,这样导致电动车辆无法正常运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处于寒冷天气的电动车辆的电池包内的温度因低于正常充电温度无法正常充电时导致电动车辆无法正常运营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一种充电系统,包括温度感应元件、控制器、无线传输设备和调度中心,所述温度感应元件设置于电动车辆的充电电池包内;
所述温度感应元件用于获取所述充电电池包内的温度值;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温度值,并在所述温度值不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生成报警信号;
所述无线传输设备用于将所述报警信号无线发送至所述调度中心;
所述调度中心用于接收所述报警信号并生成充电控制信息向外发送。
较佳地,所述充电系统还包括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用于接收所述充电控制信息。
较佳地,所述电动车辆包括多个所述充电电池包,每个所述充电电池包设置有多个所述温度感应元件。
较佳地,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每一所述温度值,并在任一所述温度值不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生成报警信号。
较佳地,所述预设温度阈值不小于所述充电电池包的可充电温度的最小值。
较佳地,所述充电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电动车辆的编号。
一种充电方法,采用所述充电系统实现,所述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温度感应元件获取所述充电电池包内的温度值;
S2、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温度值,并在所述温度值不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生成报警信号;
S3、所述无线传输设备将所述报警信号进行无线发送至所述调度中心;
S4、所述调度中心接收所述报警信号并生成充电控制信息并向外发送。
较佳地,在步骤S4之后,还包括:
S5、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所述充电控制信息。
较佳地,所述电动车辆包括多个所述充电电池包,每个所述充电电池包设置有多个所述温度感应元件;
在步骤S2中,所述控制器接收每一所述温度值,并在任一所述温度值不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生成报警信号。
较佳地,所述预设温度阈值不小于所述充电电池包的可充电温度的最小值。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可以在电动车辆的充电电池包的温度接近不能正常充电的温度时及时对充电电池包充电,保证了电动车辆的正常运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充电系统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所示,一种充电系统,包括温度感应元件11、控制器12、无线传输设备13、调度中心14和移动终端15。
所述温度感应元件11设置于电动车辆的充电电池包2内,所述温度感应元件11用于获取所述充电电池包2内的温度值。所述电动车辆包括多个充电电池包,多个所述充电电池包2分别设置于所述电动车辆内的不同位置,每个所述充电电池包2内设置有多个所述温度感应元件11,由于电动车辆的不同位置的充电电池包2的温度有所差异,且每个充电电池包2内的不同位置的温度也有所差异,因此,所述控制器12用于接收每一所述温度感应元件11获取到的温度值,并在任一所述温度值不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生成报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聚(杭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聚(杭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91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