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鱼类下脚料和固定化酶制备缓释性海参饵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1141.6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6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军;毛旭华;鞠文明;唐晓波;胡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04 | 分类号: | C12N11/04;C12N11/10;A23K50/80;A23K10/26;A23K1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305 山东省威海市荣***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鱼类 下脚料 固定 制备 缓释性 海参 饵料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鱼类下脚料和固定化酶制备缓释性海参饵料的方法。其解决现有鱼类下脚料直接投喂海参无法消化利用的问题。其是在培养基中接种鱼肠道中分离筛选得到的产蛋白酶菌株,培养出种子菌液;将鱼类下脚料肉糜放入种子菌液中发酵,形成发酵液;将壳聚糖溶液注射到氢氧化钠和甲醇混合溶液中,凝结成中空球形壳聚糖载体;载体放入戊二醛水溶液中活化;将酶包裹在空心球壳聚糖载体中,形成固定化酶;再将固定化酶与发酵液投放到海参养殖水域。本发明的方法工艺合理,操作可行。其固定化酶的稳定性高,半衰周期长,对鱼类下脚料发酵液缓慢酶解,释放海参饵料,同时对沉积的残饵起到降解作用,减少了投饵次数,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鱼类下脚料和固定化酶制备缓释性海参饵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海参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被人们视为重要的海珍品。近年来,海参消费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导致了海参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因此,海参的人工养殖也随之发展起来。饵料是海参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随着海参大规模养殖的发展,天然饵料已不能满足海参养殖的需要,因此需要人工投喂饵料。目前,人工投喂饵料存在着人工成本高、投放的饵料利用率低、人工投放饵料的量和时间不易掌握等问题。
鱼类是我国沿海丰富的海产资源,鱼类加工后的下脚料(鱼碎肉和内脏)成本低、蛋白质、牛磺酸含量高,是海参理想的天然饵料,但是使用未加工的鱼下脚料,又存在海参无法消化利用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鱼类下脚料直接投喂海参无法消化利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工艺合理、海参饵料的肠道利用率高的利用鱼类下脚料和固定化酶制备缓释性海参饵料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利用鱼类下脚料和固定化酶制备缓释性海参饵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经过下列工艺步骤:
(a)鱼类下脚料发酵处理
(a1)发酵种子菌液的培养
在DAE培养基中接入W2菌种,控制温度20~25℃,在150~180r/min条件下,培养2~3d,得种子菌液,所述的种子菌液OD600为1.0~1.2;其中,所述的DAE培养基的配方为:蛋白胨0.4~0.8g,酵母膏0.05~0.2g,磷酸铁0.01~0.02g,海水90~100ml;所述的W2菌种为鱼肠道中分离筛选得到的产蛋白酶菌株,该W2菌种与所述的DAE培养基的接种比例为1:300~500;
(a2)鱼类下脚料发酵液的制备
选取鱼下脚料为原料,研磨至肉糜状;称量肉糜状鱼类下脚料放入步骤(a1)制得的种子菌液中,控制温度20~25℃,在150~180r/min条件下,培养2~3d,取发酵液,得鱼类下脚料发酵液;其中,所述的肉糜状鱼类下脚料与种子菌液的料液比为1:20~25;
(b)固定化酶的制备
(b1)载体制备
称取壳聚糖溶解于浓度为20~30%的盐酸溶液中,配成壳聚糖溶液;然后将制得的壳聚糖溶液注射到含15%的氢氧化钠和30%甲醇混合溶液中,凝结成中空球形壳聚糖;其中,所述的壳聚糖与盐酸溶液的料液比为1:3~5,所述的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为80%~85%;
(b2)载体活化
将步骤(b1)制得的中空球形壳聚糖放入浓度为4~8%的戊二醛水溶液中,于室温下搅拌反应4~6h,然后4℃静置过夜,去上清液后用水清洗2~3次,去除残余的戊二醛,得戊二醛活化处理的中空球形壳聚糖;其中,所述的中空球形壳聚糖与戊二醛水溶液的料液比为1:2~3;
(b3)酶的包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11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