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锆固溶体(W,Nb,Zr)C及其制成的硬质合金刀具材料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079063.6 申请日: 2016-11-30
公开(公告)号: CN106756389B 公开(公告)日: 2018-01-23
发明(设计)人: 张平;唐琛;唐海权;朱国丽;蒋金龙;陈德平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22C29/08 分类号: C22C29/08;C22C1/05;C04B35/56;C04B35/626
代理公司: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51100 代理人: 冯忠亮
地址: 610500 四川省***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固溶体 nb zr 及其 制成 硬质 合金刀具 材料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与含锆固溶体及其制成的硬质合金刀具材料有关。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硬质合刀具材料的切削性能,人们常加入TaC来改善硬质合金的高温红硬性,以扩大硬质合金刀具的应用范围。随着TaC价格的猛涨,科研工作者都在寻找新型的无Ta或少Ta硬质合金刀具材料,以降低硬质合金材料的成本,使其能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一项研究对大力推广硬质合金刀具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具有很好的固溶度的含锆固溶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具有优越的切削性能的硬质合金刀具材料。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含锆固溶体(W,Nb,Zr)C,含锆固溶体平均粒度要求为0.8~3微米。

含锆固溶体(W,Nb,Zr)C中WC:NbC:ZrC的质量比为:55—60:20—25:15—20,优选59.64:23.23:17.14。

含锆固溶体(W,Nb,Zr)C的制备步骤如下:

(1)根据固溶体的组成和粒度要求,分别称取相应粒度的原料粉末,将WC、ZrO2、Nb2O5按50~60:20~30:15~20的重量比进行配制,并以炭黑作为还原剂。

(2)通过滚动球磨对原料进行均匀混合,以酒精作为球磨介质,球料比4 :1,混料时间为10小时。

(3)将经干燥、擦筛后的混合料粉末以0.6MPa的压力压制成料坯;

(4)将压制成的料坯在1700—1800℃温度下还原反应,最终于2000℃~2200℃条件下真空固溶3—5小时,反应制备出固溶体粉末。

含锆固溶体(W,Nb,Zr)C制成的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粘结相Co含量6wt.%—12wt.%,含锆固溶体(W,Nb,Zr)C含量为6wt.%—20wt.%,其余为WC,硬质合金刀具材料中WC的平均粒径为0.8—2.0μm,固溶体(W,Nb,Zr)C平均粒径为WC平均粒径1—1.5倍,ZrC的含量在硬质合金刀具材料中的最大重量百分比为5%。本发明中ZrC的含量在硬质合金刀具材料中的最大重量百分比为5%,超过5%这个数值,合金刀具材料的脆性加大,且合金材料的烧结性能变差。

所述的含锆固溶体(W,Nb,Zr)C制成的硬质合金刀具材料,其制备方法如下:

按照配方,将平均粒径分别为1—2μm的WC、1.5—2.5μm的含锆固溶体(W,Zr,Nb)C、以及1μm的Co,按比例混合,以己烷为湿磨介质,每公斤粉末加350毫升,球料比为4:1,球磨时间64h,球磨时间64h后,再参蜡混合2h,干燥制粒后压成刀片毛坯,在温度1450℃—1475℃,4—6MPa低压烧结1.5h。

本发明分别以WC为原料,ZrO2作为Zr源,Nb2O5作为Nb源,再配以一定量的炭黑粉末,在真空下进行还原碳化—固溶反应,从而制得所需的固溶体粉末。通过本方法制备所得的固溶体粉末具有很好的固溶度,通过XRD分析为单相结构,同时产品的纯度高,氧含量低,成分可控。成本只有传统(W/Ta)C固溶体的43%。

本发明用相对廉价的ZrC和NbC来替代昂贵的TaC做为刀具原料,刀具的切削性能相当。含锆固溶体(W0.44Nb0.34Zr0.24)C完全可以替代TaC固溶体应用到焊管去毛刺加工刀具的基体材料中,可使刀片成本明显降低,刀具的性价比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107jd1—3刀片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WG—3 刀片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 为107jd1—3和WG—3刀片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含锆固溶体(W,Nb,Zr)C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1)根据固溶体的组成和粒度要求,分别称取相应粒度的原料粉末,将WC、ZrO2、Nb2O5按50~60:20~30:15~20的重量比进行配制,并以炭黑作为还原剂。

(2)将预处理后的混合物料浆转入真空干燥箱内,于—0.04Mpa压力下,在75℃下干燥后将混合料取出擦筛,得到粒径为0.5—1mm的混合料粉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90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