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凿岩机回填基坑的夯实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76487.7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8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野;王瑜;张志敏;冯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18 | 分类号: | E02D17/18;E02D3/04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蒋晏雯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夯击 夯实 回填 凿岩机 基坑 回填材料 狭窄空间 对称 地下构筑物 压实度检测 基坑回填 机械大臂 施加压力 危险空间 作业面 触碰 分层 高程 夯板 记录 摊开 填入 相叠 狭窄 施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凿岩机回填基坑的夯实方法,将基坑回填材料填入基坑狭窄空间内,将回填材料摊开;在凿岩机的钎头上安装夯板;用凿岩机夯击回填材料,夯击时夯夯相叠,重叠面积不少于1/3,每一夯点夯击不少于6‑8击,夯击的同时利用凿岩机的机械大臂向下施加压力用于辅助夯实,每一夯实作业面夯击不少于两遍;进行对称回填施工,在结构两侧或四周对称分层回填夯实,回填夯击一层完毕后,及时进行压实度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记录夯击击数和遍数;以上各层回填、夯击,按记录的遍数操作,直至回填至设计高程,夯击过程中严禁夯击板触碰地下构筑物。本发明解决狭窄及危险空间无法夯实或夯实效果差的问题,确保狭窄空间夯实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填基坑的夯实方法,具体的说是用凿岩机回填基坑的夯实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工程建设中,基坑回填施工质量往往难以掌控,尤其在狭窄、危险以及人员不便于操作的空间,回填质量更是难以保证,经常出现建构筑物投入使用后,其周边的基坑由于回填不密实,出现土体沉降,造成其台阶、坡道等附属设施开裂、下沉等现象;更有甚者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设置在道路下的管线、检查井以及结构物,由于其沟槽空间狭窄、危险,不便于施工人员操作,回填施工尤其是分层夯实经常存在草率进行,造成道路建成通车使用不久,井盖周边及管线位置出现路面不均匀沉降,给车辆通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凿岩机回填基坑的夯实方法,解决狭窄及危险空间无法夯实或夯实效果差的问题,确保狭窄空间夯实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凿岩机回填基坑的夯实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基坑回填材料填入基坑狭窄空间内,填充厚度不一致时,将回填材料摊开;
步骤二:在凿岩机的钎头上安装夯板;
步骤三:凿岩机开机,用凿岩机夯击回填材料,夯击时夯夯相叠,重叠面积不少于1/3,每一夯点夯击不少于6-8击,夯击的同时利用凿岩机的机械大臂向下施加压力用于辅助夯实,每一夯实作业面夯击不少于两遍;
步骤四:进行对称回填施工,在结构两侧或四周对称分层回填夯实,回填夯击一层完毕后,及时进行压实度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记录夯击击数和遍数;
步骤五:以上各层回填、夯击,按记录的遍数操作,直至回填至设计高程,夯击过程中严禁夯击板触碰地下构筑物。
所述的用凿岩机回填基坑的夯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夯板包括一块钢板,该钢板四角切口,热加工使其四边向下弯折10°,四角切口处合拢并焊接,钢板下部焊接一根钢棒,该钢板下端直径与凿岩机钎头直径相同,钢板和钢棒之间焊接加筋钢板。
所述的用凿岩机回填基坑的夯实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层回填厚度为500-6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凿岩机纤头加装夯板,并利用其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能以及大臂能灵活自如地进入狭窄、危险空间的特点,成功地解决了工程施工中地下狭窄、危险空间分层回填夯实质量不佳的问题。
本方法实用简单易于掌握,应用效果好,作业效率高,提高地下狭窄空间回填工作效率和土方夯实施工质量,能有效地消除地下狭窄、危险空间给操作人员作业带来的危险,结构简单,便于掌握操作,易于取材加工,加工成本低,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夯板的钢板四角切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夯板的钢板四角切口焊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夯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64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