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刹车片钢背片平面度自动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2316.7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75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郭钢祥;郭斌;潘孙强;张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11/30 | 分类号: | G01B11/3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刹车片钢背 输送模组 载物台 平面度 自动检测装置 电机带动 多帧图像 条纹 导轨 激光 激光器发射 激光器镜头 平面度测量 工件移动 检测结果 倾斜向下 竖直向下 相机间隔 相机镜头 移动过程 匀速移动 激光器 检测 滑块 载物 相机 采集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刹车片钢背片平面度自动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机架上安装有导轨和输送模组,输送模组上安装有基准载物台,由电机带动输送模组上的基准载物台水平移动;相机和激光器安装在导轨的滑块上,相机镜头竖直向下并位于基准载物台水平移动区域的中间正上方,激光器镜头倾斜向下并朝向基准载物台水平移动区域的中间;由电机带动输送模组的基准载物台上的被测刹车片钢背片水平匀速移动,激光器发射出条纹激光,条纹激光跟随工件移动在表面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由相机间隔采集获得移动过程中的多帧图像,对多帧图像处理获得刹车片钢背片平面度的检测结果。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可以推广到相似产品的平面度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尤其是涉及了一种用于刹车片钢背片平面度自动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汽车关键零部件相关尺寸检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刹车片钢背片是汽车关键零部件之一,是汽车刹车系统中极为重要的安全零件。刹车片钢背片的平面度是钢背片产品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评定因素,直接关系到汽车行驶的安全,在产品出厂前要求100%全检。因此,对刹车片钢背产品的平面度进行快速、准确的自动化检测在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钢背产品表面平面度检测通常采用百分表打表法手工测量,通过读出被测钢背表面上各点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作为平面度误差值的测量结果。这种方法对平面度的评定不符合最小条件,效率低,对工人技能要求高,而且工人长时间工作易疲劳,检测结果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强,精度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刹车片钢背片表面平面度测量操作稳定性不高,自动化程度低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刹车片钢背片平面度自动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一种用于刹车片钢背片平面度自动检测装置:
装置包括机架、电机、输送模组、基准载物台、激光器、相机和激光器,机架上安装有导轨和输送模组,输送模组和电机连接,输送模组上安装有用于放置被测的刹车片钢背片的基准载物台,由电机带动输送模组上的基准载物台水平移动;导轨上嵌入安装有两块滑块,相机和激光器分别通过各自的支架连接安装在两块滑块上,相机镜头竖直向下并位于基准载物台水平移动区域的中间正上方,激光器镜头倾斜向下并朝向基准载物台水平移动区域的中间。
所述的输送模组包括轨道条、丝杠和移动块,轨道条通过两端的支撑块固定在机架上,基准载物台固定安装在移动块上端,移动块中部嵌入安装在轨道条中,底部与丝杠通过螺纹连接,轨道条平行于导轨,丝杠平行于轨道条地水平安装在轨道条两端的支撑块上,丝杠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由电机带动输送模组上的丝杠旋转,进而带动移动块沿轨道条水平移动。激光器发出的条纹激光和输送模组的移动方向相垂直。
所述的丝杠两端附近设有用于检测移动块移动进而限制移动块移出的限位开关,限位开关与电机连接。
所述的支架包括夹具和支撑杆,支撑杆底端固定在滑块顶面,夹具一端可活动地套在支撑杆上,另一端装夹相机或者激光器。
通过移动两块滑块在导轨上的位置调整两块滑块之间的间距,进而调整调整相机和激光器之间的间距。
所述的相机照射的到基准载物台的视场正中心和激光器照射的到基准载物台的视场正中心重合。
所述夹具中部为可伸缩结构;夹具一端能够绕支撑杆转动,并且与支撑杆通过侧面径向插入的螺钉固定;夹具另一端能够绕自身中部在垂直于中部伸缩方向的平面转动。
二、一种用于刹车片钢背片平面度自动检测方法:
采用上述装置,将被测的刹车片钢背片固定放置在基准载物台上,由电机带动输送模组上的基准载物台水平匀速移动,进而带动被测的刹车片钢背片水平匀速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23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