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肿瘤靶向的褶皱核壳结构的纳米载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7838.1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9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姜磊;刘学庆;燕照霞;刘涵云;杨丽敏;马洪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61K47/02;A61K47/24;A61K47/36;A61K41/00;A61K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肿瘤 靶向 褶皱 结构 纳米 载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肿瘤靶向的褶皱核壳结构的纳米载体,是在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外表面上由内到外依次包裹上二氧化硅层和3‑氨基异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薄层APTMS;且3‑氨基异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薄层上进行了刻蚀处理。本发明制备以透明质酸为靶向,以薄层SiO2/APTMS层为褶皱层,以上转换纳米颗粒为核心的褶皱核壳结构的纳米载体。褶皱层的高柔韧性,高表面积和与核心上转换纳米颗粒距离短等优势,可以有效负载光敏剂分子用于光动力治疗,或是荧光分子用于成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靶向纳米载体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固定形态壳层的纳米载体。
背景技术
在目前靶向稀土上转换纳米载体的制备领域中,核壳结构是主要的纳米载体构建方式,但此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纳米载体的壳层一般为固定形态,不易变形,如二氧化硅层等。纳米载体的固定形态的壳层会增加纳米载体在体内应用的尺寸效应,降低体内运输及组织吸收的柔韧性,增加对血管及体内组织的摩擦伤害。同时,纳米载体负载分子的方式通常为物理浸泡的方式,固定形态的壳层对负载分子的浸入量有限,分子的负载量随壳层的加深而减少。负载分子与纳米核心的距离限制了他们之间的能量传递作用,例如负载分子为光敏剂,距离会影响光敏剂分子与上转换纳米之间的能量共振转移作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非固定形态壳层的纳米载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非固定形态壳层的纳米载体,即一种褶皱核壳结构的纳米载体,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非固定形态壳层的纳米载体,是在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外表面上由内到外依次包裹上二氧化硅层和3-氨基异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薄层APTMS;且3-氨基异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薄层上进行了刻蚀处理;
上述的刻蚀处理,作为实施例的优选,是使用NaOH溶液进行的处理;
上述的非固定形态壳层的纳米载体,其一种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在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NaYF4:Yb/Er)的表面连接二氧化硅层,获得UCNPs@SiO2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
步骤2):在步骤1)获得的纳米颗粒的表面包覆3-氨基异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APTMS薄层,获得UCNPs@SiO2@APTMS核壳纳米颗粒;
步骤3)将步骤2)制备的核壳纳米颗粒分散于NaOH溶液中,进行搅拌刻蚀,获得UCNPs为核心,薄层SiO2@APTMS表面褶皱的核壳结构的上转换纳米载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的一种具体操作如下:
将上转换纳米颗粒分散于含有CO-520的环己烷溶液中,溶液进行密封常温旋转,旋转结束后向溶液中再加入CO-520和氨水,混合溶液进行密封超声直到溶液变澄清;再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制成混合溶液,混合溶液进行密封常温旋转制成,再加入丙酮沉化获得二氧化硅包覆的上转换纳米颗粒,将二氧化硅包覆的上转换纳米颗粒用和乙醇水溶液清洗后,再存于无水乙醇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的一种具体操作如下:
将二氧化硅包覆的上转换纳米颗粒溶解在甲苯中,再加入APTMS制成混合溶液,混合溶液进行密封常温旋转;旋转结束后离心收集纳米颗粒,用甲苯清洗风干后获得表面包覆有APTMS层且有氨基的UCNPs@SiO2@APTMS核壳纳米颗粒;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的一种具体操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78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氨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触摸屏装置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