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通车时长和交通量的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6384.6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261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强;梁斌;张晓燕;孔繁盛;王国忠;周维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42 | 分类号: | G01N3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张水俤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面使用性能 交通量 时长 检测 试验段 预测 预估 分析处理 检测设备 路面管理 路面检测 模型建立 输入设定 数据采集 预测模型 数据处理 拟合 养护 采集 路段 回归 维修 服务 | ||
1.一种基于通车时长和交通量的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选取局部路段作为试验段,用于基础数据的检测;
2)选取随机的检测时间;
3)选定合适的检测指标和相应的设备;
4)选取合理的检测频率;
5)按照既定的检测时间、检测设备和检测频率,在试验段内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各项指标进行数据采集;
6)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拟合各项指标分别与通车时长和交通量的回归关系式,建立路面使用性能的初步预测模型;
7)在初步预测模型中输入设定时长或预估交通量,得到路面使用性能各项指标的预测值;
提出基于通车时长及交通量的加权预测模型:m为通车时长,n为交通量,通车时长与交通量的权重分别为P、1-P,利用加权后的各项指标建立如下预测模型:
路面破损率DRz=P×DRn+(1-P)DRm,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z=P×IRIn+(1-P)IRIm,
车辙深度RDz=P×RDn+(1-P)RDm,
构造深度TDz=P×TDn+(1-P)TDm,
横向力系数SFCz=P×SFCn+(1-P)SF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通车时长和交通量的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试验段为选定2~3段代表性路段,每段1000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通车时长和交通量的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道路通车后,任意选定至少4次检测时间,对试验段进行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通车时长和交通量的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路面寿命周期的前1/3段完成4次数据的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通车时长和交通量的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选定合适的检测指标和相应的设备为:路面破损率DR、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车辙深度RD、构造深度TD采用多功能检测车检测;横向力系数SFC采用双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通车时长和交通量的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路面破损率DR单车道连续检测;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车辙深度RD、构造深度TD单车道每10m检测一点;横向力系数SFC每5m检测一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通车时长和交通量的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在同一检测时期内,计算各检测指标的平均值;然后采用EXCEL,以各指标平均值为纵坐标,分别以通车时长和交通量为横坐标,分析其相关性,分别建立基于通车时长和交通量的路面使用性能指标的初步预测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通车时长和交通量的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高速公路P=0.939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通车时长和交通量的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车时长以“月”为计量单位,交通量以“标准车累计当量数”为计量单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未经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638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