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程心电诊断协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43583.1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7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刘颖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健康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伍传松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程 诊断 协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心电检测技术,尤其是一种远程心电诊断协同系统。
背景技术
公共卫生服务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主要业务,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档案管理、年度健康体检、慢病管理等,而心电检测是年度体检和慢病管理的重要内容。
由于基层缺乏心电专科医生,往往需要上一级医院协助进行心电图诊断。在没有远程诊断协同系统时,基层只能将采集的心电图逐一打印出来,再送到诊断中心,由诊断中心的医生一一诊断完毕之后,再将诊断结果再搬回来,并将诊断结果逐一录入系统。这一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远程心电诊断协同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远程心电诊断协同系统,包括分布于基层社区医院的心电数据采集端、中心调度平台以及位于分布于上一级医院的诊断端,所述心电数据采集端向中心调度平台请求协同诊断并提交所采集的心电测量数据,中心调度平台负责接收协同诊断请求及心电测量数据,并发送给诊断端,诊断端将诊断报告反馈给中心调度平台,再由中心调度平台发送诊断报告给心电数据采集端。
所述的远程心电诊断协同系统还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系统,该居民健康档案系统与中心调度平台交互用以获取并保存心电测量数据及诊断报告。
所述中心调度平台包括互相通信的第一中心服务器S1和第二中心服务器S2,居民健康档案系统通过浏览器下达远程心电诊断协同申请单,申请单由第二中心服务器S2处理并生成单号,第二中心服务器S2将申请单推送到第一中心服务器S1,心电数据采集端下载申请单并通过心电机测量心电数据,测试完成后上传到第一中心服务器S1,第一中心服务器S1将心电数据同时发送给诊断端与第二中心服务器S2,诊断端由诊断医生负责作出诊断报告并反馈给所述第一中心服务器S1,第一中心服务器S1发送诊断报告给心电数据采集端和第二中心服务器S2,第二中心服务器S2接收到的心电测量数据及诊断报告皆发送给居民健康档案系统。
所述心电数据采集端、诊断端分别与中心调度平台交互时需进行身份验证。
所述心电数据采集端请求协同诊断时需设置优先级别,中心调度平台根据优先级别的高低推送协同诊断任务给诊断端。
所述中心调度平台还设置有自动诊断筛查模式,该自动诊断筛查模式采用潘–汤普金斯实时QRS波检测算法,用于快速筛选出有问题的心电测量数据。
所述中心调度平台接入心电数据采集端时搭配有多种适配器,用于适应不同厂家的心电数据采集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将远程诊断协同与各大公共卫生业务进行关联,以工作流驱动自采集到诊断完毕后出具健康报告的全过程,实现心电诊断结果数据的自动填充,达到全程无纸化、电子化、自动化的效果,大大提高基层心电诊断能力和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远程心电诊断协同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系统交互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请求任务单格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请求排队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诊断端资源调度策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诊断结果数据格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心电自动诊断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远程心电诊断协同应用场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远程心电诊断协同系统,包括分布于基层社区医院的心电数据采集端、中心调度平台以及位于分布于上一级医院的诊断端,所述心电数据采集端向中心调度平台请求协同诊断并提交所采集的心电测量数据,中心调度平台负责接收协同诊断请求及心电测量数据,并发送给诊断端,诊断端将诊断报告反馈给中心调度平台,再由中心调度平台发送诊断报告给心电数据采集端。
图中可以看到,系统的核心为“心电诊断协同调度平台”,其作为整个系统的枢杻,负责请求数据的接收、解析、存储、转发等工作,衔接请求端与诊断端。
左侧的请求端和右侧的诊断端皆设计为可动态扩展的模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节点的增减,以满足实际需要。请求端部署于需要远程资源协同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断端则一般部署于上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具有心电专科医生的某个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健康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健康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35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眼视力健康管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数据特征选择和预测方法及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