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缓解再生制动期间的不良状况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3222.2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6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B·D·内费斯;M·S·山崎;J·梅耶;M·戴维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7/10 | 分类号: | B60L7/10;B60W10/06;B60W10/08;B60W10/10;B60W10/18;B60W10/184;B60W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志刚;赵蓉民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缓解 再生制动 期间 不良 状况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用于缓解再生制动期间的不良状况的方法和系统。描述用于操作包含马达/发电机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变速器的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和方法可以响应于根据变速器输出轴速度确定的估计变速器输入轴速度而对变速器退化进行分类。在一个实例中,变速器退化可能是可校正变速器退化、部分变速器退化和连续变速器退化。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用于在再生制动期间操作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和系统尤其可用于可以经由电动机器提供到变速器的输入的混合动力车辆。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车辆可以选择性地进入和退出再生模式或再生制动,其中车辆的动能转换为电能且存储以供稍后使用。在驾驶员需求低的时间期间,例如在混合动力车辆沿着具有负坡度的道路行进时,车辆可以进入再生模式。电动机器在再生期间为混合动力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提供负扭矩。负扭矩有助于提供车辆制动,但车辆制动还可以通过摩擦制动器来提供。如果电动机器提供的负扭矩由于变速器退化而未被施加到车辆的车轮,那么车辆可能不会以期望速率减速。
一个或多个变速器组件或控制命令在再生期间提供的变速器操作可能暂时小于期望变速器操作。举例来说,描述离合器扭矩能力与离合器压力的传递函数可能在换档期间过高地估计离合器扭矩能力。因此,离合器在被施加时可能滑动,由此使得变速器的输入轴速度的减小程度大于期望程度。在其它实例中,离合器传递能力可能由于局部线路堵塞或控制螺线管退化而降低。因此,离合器可能从车轮到电动机器传递一部分再生扭矩。在又一些实例中,离合器的扭矩传递能力可能完全退化,以使得仅少量再生扭矩从车辆车轮传递到电动机器。需要从上述变速器退化状况恢复,以便继续提供再生制动且降低车辆驱动能力退化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发明人在本文中已认识到上述问题且已开发一种动力传动系统操作方法,包括:根据变速器输出轴速度预测变速器输入轴速度;响应于实际变速器输入轴速度减所述预测变速器输入轴速度以及变速器退化类型,调整耦接到变速器的电动机器的再生扭矩。
通过响应于变速器输入轴速度减预测变速器输入轴速度以及变速器退化类型的表征而朝向零值减小再生扭矩,有可能提供在再生期间从变速器退化状况缓慢恢复的技术结果。在一些实例中,变速器退化状况可能是在降档期间或在命令变速器离合器闭合时。另外,有可能通过避免命令可能分类为退化的离合器来减小后续传动系统扭矩紊乱。
在另一实施例中,变速器退化类型选自包含可校正变速器退化、部分连续变速器退化或连续变速器退化的组。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所述可校正变速器退化而调整传递函数以使得变速器离合器传递所请求的再生扭矩。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连续变速器退化而重新配置变速器操作。
在另一实施例中,重新配置变速器操作包含响应于连续变速器退化而调整换档计划。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变速器退化类型基于变速器输入轴与变速器输出轴之间的速度差。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动力传动系统操作方法包括:响应于实际变速器输入轴速度减小到小于阈值,对变速器退化类型进行分类且朝向零值减小负车轮扭矩限值;以及基于所述变速器退化类型而调整马达/发电机的扭矩,以提供小于所述负车轮扭矩限值的负车轮扭矩。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调整马达/发电机的扭矩以提供小于所述负车轮扭矩限值的负车轮扭矩。
在另一实施例中,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变速器离合器传递小于第一阈值量的扭矩且大于第二阈值量的扭矩而将所述变速器退化类型分类为连续部分变速器退化。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变速器离合器传递小于所述第二阈值量的扭矩而将所述变速器退化类型分类为连续变速器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环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32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