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文本输入方法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89679.0 | 申请日: | 201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8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喻纯;易鑫;史元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1 | 代理人: | 张丽新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文本 输入 方法 电子设备 | ||
提供了基于一维输入信号进行文本输入的方法和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具有可操作来显示光标和软键盘的显示器,所述软键盘上包括字母键,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在软键盘上同时显示多个光标,多个光标定位在软键盘上的多个键上;响应于用户的控制光标移动动作,使所述多个光标在软键盘的按键上移动;响应于用户的确认选择操作,所有被光标选中的按键同时被选择;基于用户所连续选择的按键,在显示器上显示候选单词;基于用户选择确定候选单词,实现对单词的输入。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一维输入信号的多光标文本输入方法,能够显著降低用户输入需要移动的距离,提高输入速度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地涉及一维文本输入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维文本输入方法和具有这样的文本输入技术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新型交互设备和场景的不断出现,人们在这些新的设备上进行文本输入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但是这些智能设备往往由于其物理形态的限制,使得目前主流的物理键盘或虚拟键盘文本输入技术无法直接移植到这些平台和设备上。例如,在智能手表上,由于用于显示的屏幕尺寸很小,直接利用手表的触屏进行触摸交互时,会由于手指本身的遮挡导致输入不准确和对显示内容的遮挡。在智能眼镜上,由于屏幕在眼睛前方,用户无法直接在镜片上进行触摸交互。在车载系统上,由于用户的主要输入媒介是旋钮,所以无法进行高效的二维定位操作。
发明内容
可以看出,传统的物理键盘或虚拟键盘技术,都要求用户需要在一个二维的表面上进行输入,通过获取用户落点的位置进行文本输入。而在上述的这些受限表面上,用户输入的信号无法被直接映射为二维的坐标。其本质是,在这些受限输入场景中,用户产生的信号是一维的。例如,在智能手环上,用户能进行触摸交互的范围是一个圆环面,输入信号是触点在圆环上的角度位置;在智能眼镜(例如Google Glass)上,用户能输入的区域为镜腿上的条状区域,输入的信号是触点在镜腿上的前后位置;在车载系统(例如宝马汽车的iDrive系统)上,用户输入的媒介为旋钮,输入信号是旋钮旋转的角度。针对这些新型的文本输入场景,需要设计基于一维输入信号的文本输入方式,以实现高效、便捷的文本输入体验。
相对于传统的全键盘文本输入方式,基于一维输入信号序列的文本输入技术具有如下一些优势:在智能手表上,用户可以通过触摸表盘的侧边,或者通过旋转表圈的方式进行交互。这种方式有效避免了手指本身对屏幕内容的遮挡,同时通过触觉反馈的形式帮助用户产生更加准确的输入信号。在智能眼镜上,用户可以通过在眼镜腿上触摸的方式进行交互,这与人们平时接触眼镜的方式相近,交互方式十分自然,同时也避免了手部对眼睛视线的遮挡。在车载系统上,用户可以通过使用旋钮来进行自然的一维定位和选择操作。
对于一维文本输入的场景,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减少人在一维界面上输入所需要的移动距离。在现有只有一个输入光标的情况下,用户最远需要从输入区域的最左端移动到最右端。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根据本发明,提出了基于一维输入信号的文本输入技术,其中采用多光标的技术,来减小用户所需要移动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向便携式电子设备基于一维输入信号进行文本输入的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可操作来显示光标和软键盘的显示器,所述软键盘上包括字母键,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在软键盘上同时显示多个光标,多个光标定位在软键盘上的多个键上;响应于用户的控制光标移动动作,使所述多个光标在软键盘的按键上移动;响应于用户的确认选择操作,所有被光标选中的按键同时被选择;基于用户所连续选择的按键,在显示器上显示候选单词;基于用户选择确定候选单词,实现对单词的输入。
进一步地,根据上述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所述显示器可以为圆形显示器,所述字母键在显示器上可以布置为圆环形,以及用户的控制光标移动动作可以为转动表盘。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用户的确认选择操作,在所有被光标选中的按键同时被选择之后,自动调整所述多个光标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896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