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时序性控制释放多功能分子的管状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988325.4 申请日: 2016-11-10
公开(公告)号: CN106726032A 公开(公告)日: 2017-05-31
发明(设计)人: 朱继翔;陈晓明;阳范文;田秀梅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医科大学
主分类号: A61F2/82 分类号: A61F2/82;A61F2/02;A61M31/00;A61L27/58;A61L27/54;A61L27/40
代理公司: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001 代理人: 刘明星
地址: 511436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时序 控制 释放 多功能 分子 管状 组织 工程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组织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时序性控制释放多功能分子的管状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组织工程策略中,支架可以支持细胞在三维空间中构建新生组织,是组织再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许多人体器官是管状的,如血管、食道、肠、胆管、输尿管等等,当这些器官组织受到损伤时,多数情况下,需要使用管状支架作为假体,进行组织重建。另外,对于自体管状器官狭窄病变而引起的疾病,如血管狭窄等,可以使用管状支架作为支撑物,拓宽狭窄区域,保持血流通畅;对于外周神经的缺损修复,也可以使用管状支架作为导管,桥连受损神经,达到神经修复再生的目的。然而,制备管状支架的材料,如天然类的脱细胞组织、聚多糖、聚氨基酸或者合成类的聚酯、聚醚、聚多醇、聚烃等材料本身不具有生物活性,只是简单的为组织再生提供空间上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组织修复的能力与效果不佳。比如,选择商品化的脱细胞小肠粘膜(SIS)材料进行尿道重建,成功率在80%左右,并可能伴有尿道狭窄的并发症。因此,将管状支架与功能分子相结合,制备可以控制释放一种或者多种功能分子的管状支架,具有重要意义。功能分子可以是诸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生长因子、激素、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抗增殖药物等等可以促进或者抑制细胞生长、引导细胞迁移分化的天然分子或者合成药物。在组织修复的不同时间段,需要不同的功能分子,多种功能分子共同作用,可以有效调控组织的再生过程。所以,制备负载多种功能分子的管状支架,实现支架中功能分子的时序性缓释,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时序性控制释放多功能分子的管状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时序性控制释放多功能分子的管状组织工程支架,其特征在于,

管状组织工程支架的管壁包括层叠的五层,即第一材料层、第二材料层、第三材料层、第四材料层和第五材料层;

所述的第一材料层为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的纳米纤维层,在纳米纤维层中负载有功能分子;

所述的第二材料层为基底膜层,选自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的基底膜层;

所述的第三材料层为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的微球层,微球层中负载有与第一材料层不同的功能分子;

所述的第四材料层为基底膜层,选自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的基底膜层;

所述的第五层为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的纳米纤维层,在纳米纤维层中负载有功能分子。

所述的生物可吸收材料可以为可降解聚酯材料,如乙交酯、丙交酯、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内酯、对二氧六环己烷酮为原料通过均聚或共聚制备得到的系列合成材料,或者可以为脱细胞基质、明胶、胶原、丝蛋白、多糖等天然材料。

基底膜层的厚度优选为0.5mm~1.0mm。

所述的纳米纤维层优选是在基底膜层进行静电纺丝,使得在基底膜层的一侧复合负载功能分子的纳米纤维层,纳米纤维层厚度小于1μm。

所述的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的微球层,微球直径为0.1μm~100μm,微球层复合于基底膜层的另一侧。

所述的功能分子可以为层连粘蛋白、纤连蛋白、钙黏蛋白等蛋白质;RGD、IKVAV、YIGSR等多肽;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调控细胞生长行为的激素;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阿霉素、紫杉醇、丝裂霉素C、氟尿嘧啶等抑制细胞生长抗肿瘤药物;咪康唑、阿莫罗芬、环吡酮等抗菌剂;曲马多、哌替啶、卡马西平等止痛剂;水杨酸、布洛芬等消炎剂;依那西普、地西泮、三唑仑等拮抗剂等等。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在同一个组织工程管状支架中实现了两种功能分子的负载。并且,通过控制支架材料的化学组成与分子量,从而调控支架的降解速率,达到支架外静电纺丝层首先释放功能分子,而支架管壁内部的微球随着管壁的降解滞后释放功能分子,实现多功能分子的时序性释放。

2.管壁表面的纳米纤维层,具有模仿细胞外基质的纳米纤维结构,有利于细胞的生长与组织的再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基底膜层为由可降解聚酯材料制成的时序性控制释放多功能分子的管状组织工程支架外貌图;

图2是基底膜层为由体内可吸收的天然材料制成的时序性控制释放多功能分子的管状组织工程支架外貌图;

图3是时序性控制释放多功能分子的管状组织工程支架内部的负载有功能分子的微球电镜图片

图4是时序性控制释放多功能分子的管状组织工程支架表面的纳米纤维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未经广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883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