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时序性控制释放多功能分子的管状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88325.4 | 申请日: | 201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6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朱继翔;陈晓明;阳范文;田秀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82 | 分类号: | A61F2/82;A61F2/02;A61M31/00;A61L27/58;A61L27/54;A61L27/4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 |
地址: | 511436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时序 控制 释放 多功能 分子 管状 组织 工程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时序性控制释放多功能分子的管状组织工程支架,其特征在于,
管状组织工程支架的管壁包括层叠的五层,即第一材料层、第二材料层、第三材料层、第四材料层和第五材料层;
所述的第一材料层为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的纳米纤维层,在纳米纤维层中负载有功能分子;
所述的第二材料层为基底膜层,选自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的基底膜层;
所述的第三材料层为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的微球层,微球层中负载有与第一材料层不同的功能分子;
所述的第四材料层为基底膜层,选自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的基底膜层;
所述的第五层为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的纳米纤维层,在纳米纤维层中负载有功能分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序性控制释放多功能分子的管状组织工程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生物可吸收材料为可降解聚酯材料或天然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时序性控制释放多功能分子的管状组织工程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可降解聚酯材料为乙交酯、丙交酯、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内酯、对二氧六环己烷酮为原料通过均聚或共聚制备得到的合成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时序性控制释放多功能分子的管状组织工程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天然材料为脱细胞基质、明胶、胶原、丝蛋白和/或多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序性控制释放多功能分子的管状组织工程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基底膜层的厚度为0.5mm~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序性控制释放多功能分子的管状组织工程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纳米纤维层选是在基底膜层进行静电纺丝,使得在基底膜层的一侧复合负载功能分子的纳米纤维层,纳米纤维层厚度小于1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序性控制释放多功能分子的管状组织工程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的微球层,微球直径为0.1μm~100μm,微球层复合于基底膜层的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序性控制释放多功能分子的管状组织工程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功能分子为调控机体组织细胞生长的蛋白、酶、生长因子、激素、药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时序性控制释放多功能分子的管状组织工程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功能分子为层连粘蛋白、纤连蛋白、钙黏蛋白、RGD、IKVAV、YIGSR、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生长激素、甲状腺素、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阿霉素、紫杉醇、丝裂霉素C、氟尿嘧啶、咪康唑、阿莫罗芬、环吡酮、曲马多、哌替啶、卡马西平、水杨酸、布洛芬、依那西普、地西泮和/或三唑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未经广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8832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莲子多级分选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分选莲子的分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