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控制轨道测量小车及轨道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73430.0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00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曹国义;段景朝;李成彦;王亚斌;石强;张强;裴彩霞;张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35/00 | 分类号: | E01B35/00;E01B3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51200 | 代理人: | 刘凯,崔建中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控制 轨道 测量 小车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有砟轨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控制轨道测量小车及轨道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轨道工程施工中发现,以往轨道粗调通常采用传统方法即全站仪加棱镜手动记录使用计算器输出测量成果,此方法不但效率低下,操作人员较多,且人为控制因素较多,数据处理过程中容易出错,测量成果往往偏差较大;目前国内外有双线行走式无砟轨道精调小车,但均由人力推行纵向控制差异性较大,并且价格均非常昂贵。
而铁路工程轨道测量又具有精度要求高,采集数据量大,工期紧,大机养道遍数多,大机成本高,轨道调整量较大且有砟轨道必须定距测量等特点,而采用现有的设备及现有的测量方法,不仅工作效率低,施工工期难保证,而且人员投入多,施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沿单轨行进,可自动控制行走距离的自动控制轨道测量小车及轨道测量方法,该小车加工制作成本低,该测量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人员投入少。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控制轨道测量小车,包括由前后两个轨轮支撑的车架,车架下方设有对小车行走距离进行计量的计量装置,车架上方设置有通过棱镜旋转电机带动旋转的徕卡圆棱镜;还包括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同时连接到计米器、棱镜旋转电机、用于实现减速并停车的启停继电器,以及用于输入控制参数的控制设定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启停继电器包括接收集中控制器发出的断电指令的减速继电器,以及通过刹车系统使轨轮停止的制动继电器。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通过调速器与集中控制器连接的变速电机,变速电机还通过链条连接后面的驱动轨轮。
更进一步的,所述轨轮的轮面为凹型,且与轨道轨头紧密贴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计量装置为通过反摩擦钢轨带动计米轮旋转的计米器。
一种行轨道测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小车放置在轨道上,安装棱镜,启动系统;
将启停步距量取数据输入集中控制器,控制小车缓慢前行,并通过计米器进行行走距离计量;
架设具有伺服马达及自动瞄准的全站仪,通过自由设站方法得到测站三维坐标,并与移动终端进行蓝牙配对连接;
控制小车在行进至设定待测点前减速,并在待测点停车,然后进行一次粗瞄;
控制棱镜旋转电机,实现棱镜的360°旋转;
通过全站仪自动观测棱镜,得到棱镜中心的三维位置坐标,并将数据通过蓝牙传送至移动终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现了小车行走距离及测量过程的自动控制,且构造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运行安全、性能可靠、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以往使用棱镜测量轨道位置人为误差较大效率低的问题,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人员投入,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轨道测量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轨道测量小车俯视示意图。
图3为发明轨道测量小车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轨道测量小车测量示意图。
图中:1-钢轨,2-前轨轮,3-车架,4-驱动轨轮,5-遥控模块含继电器,6-集中控制器,7-调速器,8-变速电机,9-电瓶,10-徕卡圆棱镜,11-计米器,12-灯组,13-调速旋钮,14-换向开关,15-遥控开关,16-电源开关,17-显示器,18-刹车控制器,19-控制设定单元,20-启停继电器,21-全站仪,22-带测量APP手机,23-CPIII控制点;24-棱镜旋转电机;25-遥控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动控制轨道测量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后两个轨轮支撑的车架3,车架3下方设有通过反摩擦钢轨1带动计米轮旋转的计米器11,车架3上方设置有通过棱镜旋转电机24带动旋转的徕卡圆棱镜10;还包括集中控制器6,集中控制器6同时连接到计米器11、棱镜旋转电机24、用于实现减速并停车的启停继电器20,以及用于输入控制参数的控制设定单元19。
其中,车架3采用中承式车架结构,车身装载各元件,车身前后各一个轨轮,小车轨轮沿单线轨道行进,轨轮设计尺寸与钢轨密贴,从而控制所测量棱镜与钢轨横向及竖向的相对位置固定。本实施例的轨轮的轮面为凹型,且与轨道轨头紧密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34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