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来源于蚕沙的菌株Bacillus altitudinis SEM-1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15079.X | 申请日: | 201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4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杨琼;李庆荣;廖森泰;支胡钰;邢东旭;叶明强;肖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2;A01P3/00;A01P1/00;C05F17/20;C05F11/08;C05G3/80;C12R1/0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啸秋;裘晖 |
地址: | 51905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来源于 蚕沙 菌株 bacillus altitudinis sem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来源于蚕沙的菌株Bacillus altitudinis SEM‑1及其应用。所述菌株已于2016年5月16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038。本发明的Bacillus altitudinis SEM‑1菌株可以高效抑制镰刀菌(Fusarium)、青枯菌(Ralstonia dolaanacearum)等土壤中作物有害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起到防治作物病害和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的作用,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来源于蚕沙的菌株Bacillusaltitudinis SEM-1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土传病害是以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的植物病害的统称,是指生活在土壤当中的病原体在条件适宜时从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常见的土产病害有:辣椒、茄子、黄瓜根腐病、立枯病、猝倒病、疫病、黄枯病,番茄、辣椒的青枯病,棉花的立枯病、线虫病等、红萎病、黄萎病,小麦全蚀病,大白菜软腐病,油菜和莴苣的菌核病等。
土传病害主要危害作物的根部和茎部。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者茎腐烂,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作物生长后期发生病害,造成的减产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可达20%-60%,甚至绝收。土传病害发生后,比较难防治,病菌藏在土壤中越冬,很难被杀死,来年继续侵害作物,如此循环,病害越来越严重。
土传病害的防控途径主要有作物轮作、抗病品种、药物防治及生物防治等。作物轮作能够一定程度控制多种土传病害,但由于大部分病原菌在土壤中能生存很长一段时间,一旦病害发生,会导致轮作的有效性受到限制;抗病品种针对性强,整体防效不高;而且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次要病害猖獗、药剂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
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拮抗微生物土壤定殖,与病原菌竞争营养及生存空间、分泌抑菌物质及蛋白酶、激发植物体的抗性免疫机制、促进植物生长、强化抗逆性等综合作用形成对土传病害的预防与防治效果。近年来人们对于食物安全的重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防治因其低成本、高效率、环境友好和无药物残留等特点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植物病害防治的研究热点。
蚕沙是养蚕生产中的主要有机废弃物,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还含有丰富的微生物菌群,例如固氮、解磷和解钾及其病原拮抗的微生物菌群。因此如何分离筛选并有效利用其中的微生物资源,成为本研究的关注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株来源于蚕沙的菌株Bacillus altitudinis SEM-1。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菌株Bacillus altitudinis SEM-1在制备土壤微生物菌剂或生物有机肥中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株来源于蚕沙的菌株Bacillus altitudinis(高地芽孢杆菌)SEM-1,已于2016年5月16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038。
上述的高地芽孢杆菌是从蚕沙中分离纯化后得到,其性状如下:
菌落形态:本发明的高地芽孢杆菌悬液经涂板与NA培养基后,30℃生化培养箱中培养2天,观察其菌落形态特征,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本发明的芽孢杆菌菌落乳白色,圆形,表面光滑,半透明,边缘整齐。
将本发明的高地芽孢杆菌按1%比例接种于NB培养基,30℃摇床中培养18h后,取悬液,点样到载玻片、烤片,经革兰氏染色,油镜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本发明的高地芽孢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芽孢中生,为椭圆形,菌体为杆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150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同时检测待测溶液中汞离子和铅离子的含量的方法
- 下一篇:空气制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