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用贴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908225.6 申请日: 2016-10-19
公开(公告)号: CN106619853A 公开(公告)日: 2017-05-10
发明(设计)人: 张志强;伍世恒;陈捷晗;詹文刚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中医院
主分类号: A61K36/714 分类号: A61K36/714;A61K9/70;A61P25/00;A61P29/00;A61P19/02;A61P19/08;A61P19/04;A61F7/03;A61M37/00;C09K5/18;A61K31/352
代理公司: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地址: 51003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外用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用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用中药通过皮肤或粘膜等方式透皮吸收,通过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及药物归经、药性等发挥驱除病邪,纠正阴阳盛衰、恢复脏腑功能从而发挥作用。中药热熨疗法是将中药加工后装入布袋,经过加热再熨于体表病损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中药热熨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的中药组成部分,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费用低等传统特色。

自发热包作为一种自发热产品,具有携带方便、持续发热时间长等优点。原料由铁粉、活性炭、蛭石等组成。反应原理为铁粉与氧气进行反应,释放出一定的热量,从而达到产热的目的。暖包生产过程是将铁粉、活性炭、蛭石等按规定比例进行配比,使用透气包装材料进行包装,达到控制铁粉和发热时间的目的。

现在应用于临床的中药热熨治疗多为中药热阉包或者砍离砂,中药热阉包每次使用均需要另外加热,且不能固定于体表,使用不方便。砍离砂是一种具有祛风通络、散寒止痛功效的中药,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肩周炎、胃痛、腹痛等病症。砍离砂具有发热效应,其作用原理为米醋与铁粉产生反应产热,但是醋炒铁粉发热时起热慢,发热维持时间短,发热温度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祛风通络活血、散寒消肿止痛的痹神通中药外用贴及其制备方法,尤其适合神经痛、颈肩腰腿痛、关节疼痛、肿胀、僵硬,遇寒加重。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痛,劳损,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病变、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软组织劳损。患者使用。

本产品着重于痹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并结合现代药理,从风、寒、湿、瘀论治,选用具有祛风止痛,活血通络,温经通脉作用的药物制成中药外用防己,将中药热熨法与中药贴敷疗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兼备贴敷疗法的方便快捷和热熨疗法温通散寒作用的优点,目前临床研究、文献未见将中药贴敷疗法与中药热熨法结合在一起治疗痹症的相关报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外用贴,包括中药封包和自加热包。

中药封包内的成分,按照重量分数比包括:

制川乌粉10-20份,桂枝粉10-20份,白芷粉10-20份,乳香粉10-20份,透骨草粉25-35份,川芎粉10-20份,肿节风粉25-35份,甘松粉10-20份,山柰酚粉10-20份,制没药粉10-20份。

为了进一步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中药封包按照重量分数比包括:

制川乌粉15份,桂枝粉15份,白芷粉15份,乳香粉15份,透骨草粉30份,川芎粉15份,肿节风粉30份,甘松粉15份,山柰酚粉15份,制没药粉15份。

为了进一步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中药封包按照重量分数比包括:

中药封包按照重量分数比包括:制川乌粉10份,桂枝粉10份,白芷粉10份,乳香粉10份,透骨草粉25份,川芎粉10份,肿节风粉25份,甘松粉10份,山柰酚粉10份,制没药粉10份。

为了进一步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中药封包按照重量分数比包括:

中药封包按照重量分数比包括:制川乌粉20份,桂枝粉20份,白芷粉20份,乳香粉20份,透骨草粉35份,川芎粉20份,肿节风粉35份,甘松粉20份,山柰酚粉20份,制没药粉20份。

自加热包的成分,按照重量分数比包括:铁粉250份,氯化钠50份,活性炭150份,蛭石50份,水100份。

上述外用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中药封包制作:将中药药粉按规定剂量装入布袋混合均匀后装入布袋,制作成中药封包备用。

(2)自加热包制作:将自加热包材料按剂装入布袋,加入明胶层后,真空封存。

为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步骤(1)和步骤(2)所述布袋为无纺布布袋。

为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步骤(2)所述明胶层采用压敏胶涂层,粘结牢固。

以上外用贴剂的使用方法

(1)将加热贴背面贴纸揭下,露出胶膜,贴敷中药封包;

(2)将加热贴与中药封包一起贴敷于患处(患处有红肿、伤口、感染者禁用);

(3)加热贴内材料接触空气后发热将中药封包内药物加热,热力、药力温和均匀渗透入患处而发挥疗效。

本发明中所用药物的.配伍原理:

《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而其中痛甚者,多责之于寒。寒凝经络,不通则痛,故治疗当以祛寒通络为主。吴师机云″外治之理,犹内治之理也″,但在用药上,则可以相对峻猛。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中医院,未经广东省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082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