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损耗纳米触控膜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01088.3 | 申请日: | 201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7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韦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华锐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损耗 纳米 触控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损耗纳米触控膜。
背景技术
纳米触控膜是一种封装纳米导线为主的感应薄膜,集精准感应定位、柔性、高透明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用于10英寸以上触控屏的精准触控定位,还应用于精准互动投影及安防定位。目前,市场上还不存在能够独立完整规模性生产纳米触控膜的设备,其生产还处于小试规模阶段,其设备器械多为实验性精密设备,价格昂贵,生产成本高,其次,由于设备的局限性,操作工序更复杂,流水线生产不易,浪费人力物力,成品率不易控制。而且,国际上现有的ITO导电膜尺寸小、透明度低,产品上被国外行业垄断,严重影响我国触摸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然而普通纳米触控膜的损耗相当严重,甚至低触控情况下造成信号太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损耗纳米触控膜,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解决了材料的平整度和均匀性低、缺陷大、粗糙度高等问题,具有前瞻性的应用,且具有现有行业技术无法超越的成本优。
一种低损耗纳米触控膜,其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将基材浸泡至醇溶液,超声清洗后,采用蒸馏水清洗晾干;
步骤2,在基材表面涂覆透明氧化铟锡液,得到透明氧化铟锡膜,
步骤3,在透明氧化铟锡膜上端设置有导线模具,然后将浇注混合银浆溶液,得到纳米结构的导电网络;
步骤4,将步骤3中的导电网络加入微固化,形成导电丝网络;
步骤5,去模后,将导电丝网络进行加热加压修复反应,形成精细导电丝网络;
步骤6,将精细导电丝进行保护膜固化,经加热固化后即可得到所述产品纳米触控膜。
所述步骤1中的醇溶液采用乙醇、丙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所述超声频率为30-60kHz,超声时间为5-15min。
所述步骤2中的透明氧化铟锡液采用乙醇铟和乙酸锡的乙醇液,所述透明氧化铟锡液的配方为乙醇铟5-8份、乙酸锡3-7份、乙醇20-35份。
所述步骤2中的涂覆量为1.4-7.3mg/cm2,所述涂覆方法采用旋转涂抹法。
所述步骤3中混合银浆溶液采用钛酸正丁酯2-5份、硝酸银10-15份、碱性粉体8-12份、醇液30-40份。
所述步骤3中的碱性粉体采用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钾,所述醇液采用丙醇或乙醇。
所述步骤4中的微固化温度为50-60℃,所述微固化时间为20-30min。
所述步骤5中的反应的加热温度为96-110℃,所述加压压力为2-7MPa,所述修复反应的气体为氮气与氧气的混合物,所述氧气含量为40-60%,所述修复反应的时间为2-6h。
所述步骤6中的固化温度为70-80℃,所述保护膜采用高分子透明薄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解决了材料的平整度和均匀性低、缺陷大、粗糙度高等问题,具有前瞻性的应用,且具有现有行业技术无法超越的成本优。
2、本发明采用通过钛液对银浆溶液进行混合改性,大大提高了普通银导丝的损耗,大大提高了导电感应膜的传导性能。
3、本发明采用富氧气体进行加压加热反应,能够真正对二氧化钛进行改性,同时也提高了传导性能以及传导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低损耗纳米触控膜,其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将基材浸泡至醇溶液,超声清洗后,采用蒸馏水清洗晾干;
步骤2,在基材表面涂覆透明氧化铟锡液,得到透明氧化铟锡膜,
步骤3,在透明氧化铟锡膜上端设置有导线模具,然后将浇注混合银浆溶液,得到纳米结构的导电网络;
步骤4,将步骤3中的导电网络加入微固化,形成导电丝网络;
步骤5,去模后,将导电丝网络进行加热加压修复反应,形成精细导电丝网络;
步骤6,将精细导电丝进行保护膜固化,经加热固化后即可得到所述产品纳米触控膜。
所述步骤1中的醇溶液采用乙醇,所述超声频率为30kHz,超声时间为5min。
所述步骤2中的透明氧化铟锡液采用乙醇铟和乙酸锡的乙醇液,所述透明氧化铟锡液的配方为乙醇铟5份、乙酸锡3份、乙醇20份。
所述步骤2中的涂覆量为1.4mg/cm2,所述涂覆方法采用旋转涂抹法。
所述步骤3中混合银浆溶液采用钛酸正丁酯2份、硝酸银10份、碱性粉体8份、醇液3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华锐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华锐科技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010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