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77580.1 | 申请日: | 2016-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0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冲康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9/04 | 分类号: | B60C9/04;B29D3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轮胎具有胎体。胎体具有胎体帘布层。胎体帘布层包含并列的多根帘线。
图6是示出以往的轮胎2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在该图6中,示出了胎体4中包含的帘线6的情况。在该图6中,点划线CL表示轮胎2的赤道线面。
胎体帘布层8架设于两侧的胎圈10之间,沿着胎面12以及胎侧部14。如图6所示,胎体帘布层8的帘线6也架设于两侧的胎圈10之间,沿着胎面12以及胎侧部14。
在胎体帘布层8的形成中,准备片。片由并列的多根帘线6和顶覆橡胶构成。在该胎体帘布层8的形成中,片的一方的边缘的部分与另一方的边缘的部分重叠而接合。由此,胎体帘布层8被加工成筒状。在这样形成的胎体帘布层8中包含接合部分。该接合部分在胎体帘布层8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在图7中示出了胎体帘布层8的接合部分16的截面。在该图7中,左右方向是胎体帘布层8的长度方向,与该纸面垂直的方向是该胎体帘布层8的宽度方向。
接合部分16由片18的一方的边缘20a的部分和另一方的边缘20b的部分构成。因此,该接合部分16中包含的帘线6的根数比该接合部分16以外的部分(以下,非接合部分22)中包含的帘线6的根数多。换言之,接合部分16的帘线密度比非接合部分22的帘线密度高。在该轮胎2的胎体帘布层8中,混合有帘线密度高的部分和帘线密度低的部分。
轮胎2被安装于轮辋。在轮胎2的内部填充有空气。通过该空气的填充,轮胎2膨胀。
如图6所示,由于胎体帘布层8的帘线6架设于两侧的胎圈10之间而无中断,因此,其动作被约束。如上所述,接合部分16的帘线密度比非接合部分22的帘线密度高。换言之,接合部分16具有比非接合部分22的刚性高的刚性。因此,接合部分16以抑制轮胎2的膨胀的方式进行作用。与此相对,由于非接合部分22的刚性比接合部分16的刚性低,因此,非接合部分22无法像接合部分16那样抑制轮胎2的膨胀。因此,在该轮胎2的膨胀状态下,如图8所示,非接合部分22处的帘线6具有比接合部分16处的帘线6更向外侧压出的倾向。由于膨胀的程度产生差异,因此,在轮胎2的具有该胎体帘布层8的外表面上有时产生凸边24或者凹边26(以下,凸边凹边)。
凸边凹边影响轮胎的外观品质。因此,从抑制凸边凹边的产生而得到良好的外观品质的观点考虑,完成了各种研究。该研究的一例在日本特开2000-225808公报中公开。
在上述公报中记载的轮胎中,以使相当于上述接合部分的“重叠部”的大体朝向相对于相当于上述帘线的“胎体帘线”的方向倾斜的方式构成该重叠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25808公报
从防止凸边凹边的产生的观点考虑,有时使片的一方的边缘部分与另一方的边缘部分以较小的宽度接合。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接合宽度容易产生偏差,可能产生帘线之间张开这样的问题(也称作帘线张开。)。
从防止凸边凹边的产生的观点考虑,对于位于胎体的外侧的胎侧部,有时采用具有较大厚度的胎侧部。通过采用该胎侧部,在某种程度抑制了凸边凹边的产生,但不够充分。相反地,采用该胎侧部可能会招致作业性的下降。
从防止凸边凹边的产生的观点考虑,有时以对帘线作用较大的张力的方式构成胎体。但是,在该结构中,可能产生胎体的帘线向轮胎的内表面露出的问题(也称为Open Thread:明线)。
在上述公报中记载的轮胎中,以重叠部的大体朝向相对于胎体帘线的方向倾斜的方式将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剪断。该剪断要求某种程度的精度。因此,通过手动难以进行该剪断。而且,手动的作业可能损害生产性。从生产性的观点考虑,即使导入用于剪断的设备,也会因导入该设备而产生较大的费用。这样的费用会招致制造成本的上升。
这样,为了防止凸边凹边的产生,完成了各种各样的研究,但现状是尚未确立能够充分且廉价地防止凸边凹边的产生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抑制制造成本的上升并且充分防止凸边凹边的产生的充气轮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75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