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拉强度800MPa级含Si的冷轧热镀锌双相钢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67492.3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9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马二清;崔磊;刘永刚;詹华;陈乐;张宇光;刘启龙;李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38 | 分类号: | C22C38/38;C22C38/22;C22C38/02;C22C38/06;C21D8/02;C23C2/06;C23C2/4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张巧婵 |
地址: | 24300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拉强度 800 mpa si 冷轧 镀锌 双相钢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轧热镀锌汽车用钢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拉强度800MPa级含Si的冷轧热镀锌双相钢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节能降耗、增加安全可靠性能、提高车体耐蚀性能已成为用户的普遍追求,采用高强度镀锌板已成为汽车用钢发展的必然趋势。
双相钢是目前汽车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高强钢,汽车用双相钢根据工艺路径不同分为热轧双相钢、冷轧双相钢和冷轧热镀锌双相钢等,其中以具有双相组织的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最具代表性。因镀锌双相钢不仅具有冷轧双相钢高强度、低屈强比和良好成形性,还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和最为成熟的镀锌DP600。随着汽车工业对减重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抗拉强度在800MPa及其以上级别的超高强度镀锌双相钢可在保证安全、耐蚀性能的前提下降低零部件厚度,实现更大程度的汽车轻量化。目前镀锌DP800主要应用于车门防撞梁、座椅支架、地底板梁等安全件和结构件。
通过合理的成分以及工艺设计,保证组织中铁素体和马氏体含量和配比,控制马氏体和铁素体弥散程度和分布状态,从而获得理学性能良好的800MPa级双相钢产品,同时要考虑成分和工艺对表面涂镀的影响。开发800MPa级高强度冷轧热镀锌双相钢时,通过合理的成分和工艺设计,保证双相钢力学性能、焊接性、成形性能以及良好表面质量的要求,同时尽量降低微合金元素的使用量降低成本。
针对800MPa级镀锌双相钢进行专利检索,成分与本发明对比如表1所示。各发明的特点具体如下:
申请号为CN01807327.1的专利中,其公开了高强度双相薄钢板和高强度双相电镀薄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其中针对780MPa级双相钢冷轧薄板的化学成分为:C:0.04%,Si:0.7%,Mn:2.6%,V:0.02%~0.06%,Nb:0.01%~0.12%,Ti:0.01%~0.12%,S≤0.055%,P≤0.040%,Als:0.04%,余量为Fe;该专利中通过高硅低碳以及添加Nb、V、Ti微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的成分设计思路,获得了一种具有良好拉延性能的高强度薄钢板。其镀锌工艺偏向于电镀锌,对于高Si(Si≥0.20%)通常会造成表面涂镀性能变差。该文中没有指出如何避免该问题的具体方案,但目前普遍采用预氧化-还原技术或者表面闪镀的方法解决高Si的表面氧化。
申请号为CN200410084680.6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800MPa冷轧热镀锌双相钢及其制造方法,钢板化学成分百分比含量为:C:0.06~0.18%,Si≤0.40%,Mn:1.3~2.5%,Cr:0.1~1.0%,Mo:0.02~0.5%,Nb:0.005%~0.03%,Ti:0.005~0.05%,S<0.01%,P+2S≤0.12%,C+Si/30+Mn/20≤0.24%,T.Al:0.02~0.0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退火温度为800~860℃,优选再结晶退火温度815~840℃。
申请号为CN201110439563.7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780MPa级冷轧热镀锌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其化学组成为:C:0.10~0.15%,Si:≤0.05%,Mn:1.8~2.0%,Cr:0.2~0.35%,Nb:0.03%~0.04%,Mo:0.2%~0.25%,S<0.01%,P<0.01%,Alt:0.02~0.07%,N:≤0.005%余量为Fe及杂质。该专利中再结晶退火温度为790~830℃,先冷却至720℃~760℃,然后再吹气快冷至镀锌温度450℃~460℃。
申请号为CN201510968633.6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800MPa级轿车用镀锌双相钢及生产方法,其化学组成为:C:0.06~0.010%,Si:≤0.1%,Mn:1.5%~2.5%,Cr:0.02%~0.9%或Mo:0.01%~0.30%,P≤0.015%,S≤0.010%,N:≤0.005%,Nb:0.001%~0.03%,Als:0.01%~0.08%。关键退火温度为790℃~850℃。
表1本发明成分体系与其他发明的对照表(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674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