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润滑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55711.6 | 申请日: | 2016-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5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特力达纳米碳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41/00 | 分类号: | C10M141/00;C10M141/12;C10N30/04;C10N30/06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2110 | 代理人: | 管宝伟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油 添加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摩擦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润滑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运转或存放时,大气、燃油中的水分以及燃烧产生的酸性气体,会对发动机的结构部件造成腐蚀和锈蚀,使得摩擦面的损坏较为严重;而润滑油,不仅具有降低机件表面摩擦系数,而且还能够在机件表面形成油膜,避免机件与水或者酸性气体直接接触,降低了机件表面发生腐蚀、锈蚀的情况。
随着对润滑油的研究进程,并在对纳米系材料所能够给机件表面带来的性能较优的前提下,对在润滑油中加入纳米材料,制备成纳米系列的润滑油产品,已经成为当前机件用润滑油主要研究的方向,其主要原因是:纳米物质附着在摩擦面的表面,其能够修复摩擦面表面的损伤部位,在摩擦面表面上形成致密、坚固的附着膜,使得即使在更换新的润滑油时,该膜也能在摩擦面表面紧固附着,防止了机件磨损;也正是基于此,那么系列的润滑油产品得到了大量的研究与开发。
如专利申请号为201410431183.2的采用有机钼、纳米碳酸钡或纳米铝复合物、硫化鲸油、油酸异辛脂、矿物油等为原料制成,使得获得的产品的粒径均匀、摩擦性能较优,极压性能和长时磨损性能得以大幅度提高。
再如专利号为02131228.1,在矿物润滑油中加入粒径小于200nm,并且平均为3-6nm的超分散碳颗粒作为极压抗磨剂和油性剂,并控制浓度为0.0000001-0.00009Vol,其中金刚石占10-98%,使得改性发动机油的摩擦系数减少,发动机功率得到提高,节省燃油,而且能够大幅度的节省润滑油使用量。
再如专利号为201310732104.7,采用纳米氧化锆、纳米碳化钛、纳米硅酸钠、纳米硅酸镁和机油配制成润滑油添加剂,其能够在摩擦面形成类似陶瓷的结构层,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能,延长发动机的大修时间,润滑性能好等。
再如专利申请号为201410848777.3,采用纳米二硫化钨、碳纳米添加剂、表面修饰剂、基础润滑油配制而成,使得其能够在润滑油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
再如专利申请号为201510480841.1,采用2-200纳米的纳米碳球,纳米氮化铝球、粘度调整剂、分散剂、消泡剂、油溶性有机二价金属配制而成,使得通过优异的润滑特性,填补引擎室裂缝,并降低机件间的相互摩擦力,进而相对减少燃油的使用量,达到低油料耗损的功效。
综上可见,现有技术中,对于纳米系列的润滑油或者纳米系列的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技术较多,主要集中在将纳米级材料添加如基础润滑油中或者在润滑油添加剂中加入纳米级原料,使得获得的纳米系列的润滑油,能够填补摩擦表面的缝隙,并且能够在摩擦表面形成致密、坚固的氧化膜,增强摩擦表面的抗摩擦性能。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纳米碳作为纳米材料添加在润滑油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向发动机油中加入纳米碳材料,并对其添加的量进行限定,使得发动机油的抗摩擦性能得到改善;或者是在润滑油、润滑油添加剂中加入纳米碳材料成分,使得获得的润滑油性能较优;而且还针对纳米碳材料在325℃以上的高温的含氧环境下,其润滑效果容易失能等方面进行改性处理。
众所周知的是,纳米碳粉由于自身的特性,其在添加进入某一环境中后,其容易造成团聚现象,使得纳米碳粉的颗粒度在添加后发生质的变化,导致添加在润滑油中后,其分散性能较差,极大程度的影响纳米碳粉添加入润滑油后,本身所应具有的性能较差,使得采用纳米碳粉或者其他纳米碳材料添加在润滑油中后,其润滑效果难以达到最优,使得纳米碳粉或纳米碳材料在润滑油中添加的价值降低,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润滑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润滑油添加剂,原料成分包括纳米碳粉和液态石蜡,在将原料成分混合的过程中,先将纳米碳粉与液态石蜡在超声波环境下,混合均匀;其中,纳米碳粉的量以质量百分比计为0.02-0.7%。
所述的纳米碳粉,其粒径大小为1-100nm。
所述的原料成分还包括质量百分比计为0.5-3.7%的纳米二氧化硅,其中,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大小为1-100nm。
所述的原料成分还包括质量百分比计为0.4-1.3%的纳米碳酸钙,其中纳米碳酸钙的粒径大小为1-100nm。
所述的原料成分还包括质量百分比计为2.7-3.8%的纳米碳化硅,其中纳米碳化硅的粒径大小为1-100nm。
所述的超声波,频率为2-50M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特力达纳米碳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特力达纳米碳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557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