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别地用于机动车辆的扭矩传递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28640.0 | 申请日: | 2016-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3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D.德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3/58 | 分类号: | F16D13/58;F16F15/1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谭华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别 用于 机动车辆 扭矩 传递 设备 | ||
1.一种扭矩传递设备(10),用于机动车辆,所述扭矩传递设备包括:
扭矩输入元件,所述扭矩输入元件用于被联接到曲轴,并且包括第一引导垫片(16a)和第二引导垫片(16b);
环形连结板(24);
扭矩输出元件,所述扭矩输出元件包括毂(14),所述毂意图为被联接到齿轮箱的输入轴,所述环形连结板(24)能够沿着其轴线(X)相对于毂(14)滑动;
主阻尼器,所述主阻尼器布置在所述扭矩输入元件和所述环形连结板(24)之间;
前阻尼器,所述前阻尼器布置在环形连结板(24)和扭矩输出元件之间;
摩擦装置,所述摩擦装置适合于基于环形连结板(24)相对于扭矩输入元件的旋转而产生滞后扭矩,所述摩擦装置包括轴向地安装在环形连结板(24)和第一引导垫片(16a)之间的施加垫片(63)、轴向地安装在第二引导垫片(16b)和环形连结板(24)之间的可变滞后垫片(64)、以及趋于将施加垫片(63)和/或环形连结板(24)朝向可变滞后垫片(64)向后推压以使得所述可变滞后垫片(64)通过摩擦而产生滞后扭矩的至少一个弹性构件,可变滞后垫片(64)和施加垫片(63)旋转地联接到彼此,
其特征在于,
前阻尼器包括与环形连结板(24)旋转地联接的至少一个辅助引导垫片,所述辅助引导垫片包括适合于与施加垫片(63)的互补的隆起止动件协作的隆起止动件,以便于当环形连结板(24)相对于扭矩输入元件的行程超过确定的角度范围时,形成环形连结板(24)与可变滞后垫片(64)的旋转联接、以及环形连结板(24)与施加垫片(63)的旋转联接,并且以便于当所述行程在所述确定的角度范围内时,一方面将环形连结板(24)与可变滞后垫片(64)脱开联接、以及另一方面将环形连结板(24)与施加垫片(63)脱开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10),其特征在于,前阻尼器包括:
第一辅助引导垫片(34a)和第二辅助引导垫片(34b),其与环形连结板(24)旋转地联接;
辅助环形连结板(42),其轴向地安装在第一辅助引导垫片(34a)和第二辅助引导垫片(34b)之间、并且与扭矩输出元件旋转地联接;以及
至少一个弹性构件(43),其安装在第一辅助引导垫片(34a)、第二辅助引导垫片(34b)和辅助环形连结板(42)之间、并且适合于抵抗第一辅助引导垫片(34a)和第二辅助引导垫片(34b)相对于辅助环形连结板(42)的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支承件(18),其旋转联接到第一引导垫片(16a);以及
第二支承件(20),其旋转联接到第二引导垫片(16b),
其中,毂(14)被保持为承靠第一支承件(18)、并且承靠第二支承件(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10),其特征在于,毂(14)被保持为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弹性垫片(60)而承靠第一支承件(18)和第二支承件(20),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性垫片安装在第一引导垫片(16a)和第二引导垫片(16b)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支承件(18)和第二支承件(20)中的一个支承件之间,并且适合于施加趋于将该一个支承件压在毂(14)上的轴向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轴向地布置在第一引导垫片(16a)和第二引导垫片(16b)中的一个与施加垫片(63)之间的第二弹性垫片(66),所述第二弹性垫片适合于在施加垫片(63)上施加轴向力。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10),其特征在于,第一引导垫片(16a)和第二引导垫片(16b)被安装为经由第一支承件(18)和第二支承件(20)围绕所述毂(14)枢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10),其特征在于,施加垫片(63)包括凹部(70),前阻尼器的至少一个辅助引导垫片的隆起(35a)以具有角度游隙的方式而接合在所述凹部中,以便于形成互补的隆起止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雷奥离合器公司,未经法雷奥离合器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2864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卡环以及卡环的保持方法
- 下一篇:非对称自紧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