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66331.5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86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梁秀芝;李霄峰;郑敏娜;李荫藩;岳新丽;陈云;韩志顺;康佳惠;郭芳;陈燕妮;帅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C05G1/00;A01N65/42;A01P7/00;A01P3/00;A01P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7008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选取的马铃薯茎节置于自制浸种液中浸泡后,正向插入配置的培养基内,合理培养并添加B9,得到马铃薯脱毒试管壮苗;搭建塑料大棚和育苗床,在每个育苗槽内填充养殖池内淤泥,填充完成后进行马铃薯脱毒试管壮苗移栽,完成移栽后,浇足定根水后覆膜,每天喷施磷酸二氢钾2次,7天后成活;定植前,进行整地作畦,移栽时,将育苗床中的淤泥方格一起种入田中,移栽后立即浇水,过1~2天后再复浇水一次;当马铃薯株高为55cm~60cm时,每亩喷洒0.3%的多效唑溶液40L。本发明彻底的解决了马铃薯容易感染多种病毒的问题,从而达到了提高马铃薯产量及质量的目的,且移栽成活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铃薯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在植物学分类上属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又称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的作物。马铃薯块茎营养丰富,76~85%是水分,干物质含量为15~24%。在干物质中,淀粉及糖类占13~22%,蛋白质占1.6~2.1%。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易于消化和吸收,相当于鸡蛋中的蛋白质,并含有8种人体不可缺少的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和亮氨酸等。
由于马铃薯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因此马铃薯的种植技术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极易感染多种病毒,其产量也往往并不乐观,本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根据马铃薯的生长习性和患病情况提出了一种能够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移栽成活率的种植方法,使得马铃薯无论在质量还是产量上都能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彻底的解决了马铃薯容易感染多种病毒的问题,从而达到了提高马铃薯产量及质量的目的,且移栽成活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优质高产的马铃薯茎节置于自制浸种液中浸泡5~8min;
S2、按以下配比配置培养基:
硝酸钾700~960mg/L、七水硫酸亚铁5~10mg/L、甘蔗渣10~20mg/L、醋糟20~30mg/L、磷酸二氢钾10~15mg/L、氨基酸螯合镁3~6mg/L、氨基酸螯合钙0.5~1.5mg/L、七水硫酸锌1~3mg/L、蛋氨酸锰10~15mg/L、一水硫酸亚铁17~23mg/L、硒蛋氨酸5.5~7.5mg/L、植酸酶0.75~1.25mg/L、碱式硫酸铜4.5~6.5mg/L、吡啶酸铬0.065~0.135mg/L、碘酸钙0.3~0.5mg/L、赖氨酸6~8mg/L、三氯化六氨合钴0.065~0.135mg/L、蛋白锗0.75~1.25mg/L、碘酵母6~9mg/L、盐酸硫胺素10~15mg/L、盐酸吡哆醇3~6mg/L、肌醇35~45mg/L、环己六醇27~33mg/L、葡萄糖20~30mg/L、琼脂5~7mg/L;
S3、按每个茎节为一个外植体正向插入步骤S2所得的培养基内,于20~25℃,2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在脱毒试管苗增殖阶段添加B9的浓度为5~10mg/L,15天继代一次,出瓶移栽前添加B9的浓度为10~20mg/L,得到马铃薯脱毒试管壮苗;
S4、搭建塑料大棚,并在大棚内搭建由若干8×10cm的育苗槽构成的育苗床,在每个育苗槽内填充养殖池内淤泥,填充完成后,将步骤S3所得的马铃薯脱毒试管壮苗剪掉根须部,冲洗净培养基后于1000倍75%多菌灵中浸泡10~15min后,移栽入填充有养殖池内淤泥的育苗槽内,完成移栽后,浇足定根水后覆膜,每天喷施0.2%~0.5%磷酸二氢钾2次,7天后成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663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入工具
- 下一篇:一种涂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