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霍尔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07556.3 | 申请日: | 201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3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胡双元;黄勇;颜建;朱忻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矩阵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43/06 | 分类号: | H01L43/06;H01L43/10;H01L4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0 | 代理人: | 李敏 |
地址: | 2156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霍尔 元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灵敏度砷化铟霍尔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霍尔元件是一种基于霍尔效应的磁传感器,一般用于检测磁场及其变化。霍尔元件的灵敏度和材料的迁移率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提升霍尔元件的灵敏度,人们采用化合物半导体替代硅,获得了性能非常优异的霍尔元件。
锑化铟霍尔元件灵敏度最高,其体材料的迁移率达到78000cm2/Vs,但是锑化铟的禁带宽度窄,可导致其霍尔元件的温度系数非常差,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而砷化镓霍尔元件与之相反,其温度系数非常优异,但是灵敏度偏低。砷化铟霍尔元件,则兼具两者的有点,从而广泛吸引人们的关注。
然而,采用外延方法制备砷化铟薄膜时,因为缺少与之晶格匹配的低成本衬底,难以制备高质量的薄膜,从而导致砷化铟薄膜迁移率偏低,进而降低霍尔元件的灵敏度。为了获得高迁移率的砷化铟薄膜,传统方法采用砷化镓衬底,在其上生长掺杂的砷化铟材料,可以获得迁移率超过12000cm2/Vs的薄膜,从而基本满足砷化铟霍尔元件的应用需求。但是,因为砷化镓和砷化铟材料存在7%的晶格失配,在离砷化镓和砷化铟界面较近的区域内,存在大量的失配位错,降低了材料整体的迁移率。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砷化铟霍尔元件中,由于砷化铟迁移率低影响其性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霍尔元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P型砷化铟层、N型砷化铟层。
可选地,所述P型砷化铟层的厚度为20nm~1000nm;
可选地,所述N型砷化铟层厚度为100nm-1000nm。
可选地,所述N型砷化铟层的掺杂元素为硅和/或碲和/或硫;
可选地,所述衬底为砷化镓衬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霍尔元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衬底上形成P型砷化铟层;
在所述P型砷化铟层上形成N型砷化铟层。
可选地,所述P型砷化铟层通过外延生长工艺或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
可选地,所述P型砷化铟层的生长方法为:以砷烷(AsH3)或叔丁基砷(TBAs)为砷源、三甲基铟(TMIn)为铟源、二乙基锌(DEZn)或者二茂镁(Cp2Mg)为掺杂源,氢气(H2)为载气,生长温度为450℃-600℃,压力为20-500mbar,Ⅴ/Ⅲ比为5-200,进行生长。
可选地,所述P型砷化铟层的生长方法为:以固态砷(As4)为砷源、固态铟为铟源、固态铍或固态锌或固态镁为掺杂源,生长温度300℃-550℃,压力为1E-10Torr,Ⅴ/Ⅲ比为1-100,进行生长。
可选地,所述N型砷化铟层通过外延生长工艺或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
可选地,所述N型砷化铟层的生长方法为:以砷烷(AsH3)或叔丁基砷(TBAs)为砷源、三甲基铟(TMIn)为铟源、硅烷(SiH4)或乙硅烷(Si2H6)为掺杂源,氢气(H2)为载气,生长温度为450℃-600℃,压力为20-500mbar,Ⅴ/Ⅲ比为5-200,进行生长。
可选地,所述N型砷化铟层的生长方法为:以固态砷(As4)为砷源,固态铟为铟源,固态硅为掺杂源,生长温度300℃-550℃,背景压力为1E-10Torr,Ⅴ/Ⅲ比为1-100,进行生长。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霍尔元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P型砷化铟层、N型砷化铟层。因为砷化铟层为N型掺杂,P型砷化铟层为过渡层,从而在两者界面处形成一个空间电荷区,而霍尔元件中的电极只接触N型区域,因此,在霍尔元件工作过程中,P型砷化铟层是不参与导通的。从而,P型砷化铟层中的缺陷不会影响器件性能。而N型功能层直接生长在P型砷化铟层上,缺陷密度大幅减小,从而材料的迁移率大幅增加,进而使得霍尔元件灵敏度得到极大改善。
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所述的霍尔元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衬底上形成P型砷化铟层;在所述P型砷化铟层上形成N型砷化铟层。可选地,所述P型砷化铟层通过外延生长工艺制备;工艺成熟,方法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矩阵光电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矩阵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075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性碳纳米管红外光探测成像器
- 下一篇:有机发光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