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增压器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97015.7 | 申请日: | 2016-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68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纯一;大野隆彦;丸尾敏明;西尾贵史;砂流雄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B37/18 | 分类号: | F02B37/18;F02D2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秋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器 驱动力 控制装置 内燃机 惯性力 压缩机 闸门阀 目标压缩机 反馈控制 反馈响应 惯性力矩 实际转速 致动器 加法 相加 | ||
本发明提供能够改善压缩机驱动力的反馈响应的带增压器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在带增压器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100)中,基于增压器的实际转速(Ntr),计算由增压器的惯性力矩产生的惯性力(Pir),并进行驱动力反馈控制,即:使闸门阀致动器(34a)的控制值即闸门阀控制值(WG)改变,以使得实际压缩机驱动力(Pcr)与惯性力(Pir)相加后的加法值(Pcr*)接近于目标压缩机驱动力(Pct)。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驱动废气旁通阀的致动器的带增压器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下述增压器,在该增压器中,出于提高内燃机的输出等目的,将利用废气来使涡轮旋转从而对其进行驱动的压缩机搭载于内燃机的进气通路。在该增压器中,在高速旋转高负载的情况下增压压力有可能增加到所需以上从而使内燃机损坏,因此,通常设置有绕过涡轮的排气旁通通路,通过打开该废气旁通通路所设有的废气旁通阀,使废气的一部分分流到废气旁通通路来调节流入涡轮的流入量,由此将增压压力控制在适当水平(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按照该方式,利用废气旁通阀的开度来控制增压器的废气压力及增压压力。废气旁通阀的控制量通过对基于内燃机的转速及负载设定的进气系统的目标量(例如,目标增压压力或目标进气量)的闭环控制或单纯的开环控制来决定。
然而,近年来,提出了下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在该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中,将来自驾驶员或车辆侧的驱动力的要求值即内燃机的输出轴转矩作为内燃机的输出目标值,决定内燃机的控制量即空气量、燃料量及点火时期,由此获得更为良好的行驶性能。并且,众所周知,在内燃机的控制量中,对内燃机的输出轴转矩影响最大的控制量是空气量,从而还提出了高精度地对空气量进行控制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
此外,还提出了使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的废气旁通阀的控制装置适用于上述专利文献2那样的决定内燃机的输出目标值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方法。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采用下述结构:基于内燃机的输出目标值计算目标吸入空气流量(≒目标填充效率),计算基于目标填充效率和转速的目标增压压力,计算为了基于目标吸入空气流量及目标增压压力来驱动增压器而所需的目标压缩机驱动力,使用废气流量与压缩机驱动力(涡轮输出)间的关系根据废气旁通阀的致动器的控制值而变化的特性(专利文献3的图9),基于废气流量及目标压缩机驱动力来计算出废气旁通阀的致动器的控制值。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9-2288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9-01392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4200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基于废气流量及目标压缩机驱动力以前馈方式计算出废气旁通阀的致动器的控制值,并且以反馈方式使致动器的控制值改变,以使得实际压缩机驱动力接近于目标压缩机驱动量。但是,在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没有考虑由增压器的惯性力矩产生的惯性力。因此,在过渡运转时增压器的惯性力变大的情况下,存在无法获得稳定的实际压缩机驱动力的反馈响应,实际压缩机驱动力的过冲量以及下冲量变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增压器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能够改善利用废气旁通阀进行的压缩机驱动力的控制中的压缩机驱动力的反馈响应。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970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算油藏含油饱和度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误差可自校验的充电桩及其校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