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化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51923.2 | 申请日: | 2016-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2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毕海鹏;关敏;佟辉;李建成;刘天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C19/02 | 分类号: | C08C19/02;B01J3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氢化 丁腈橡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领域,公开了一种氢化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Pd/树脂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将丁腈橡胶进行加氢反应;其中,所述Pd/树脂催化剂为钯负载于树脂上的非均相催化剂,所述树脂为螯合树脂。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加氢活性高、选择性好、催化剂易于脱除、催化剂可高效循环使用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氢化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制造、冶金密封、航空航天、石油工业等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高性能聚合物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此背景下,氢化丁腈橡胶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氢化丁腈橡胶的合成主要有溶液加氢法和乳液加氢法两种方法,其中又以溶液加氢法最为主要。溶液加氢法根据其催化剂种类的不同,又可分为均相溶液加氢法和非均相溶液加氢法。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均相溶液加氢法催化剂用量少,但在加氢后需要进行专门的催化剂的脱除,难度大、工艺繁琐。非均相溶液加氢法催化剂脱除容易,但载体的种类和结构对加氢效果影响较大。
美国专利申请US4510293、US1558491和US4464515分别报道了使用Pd系和Rh系催化剂进行均相溶液加氢的方法,但均未提及如何进行催化剂的高效脱除。
美国专利申请US4452951、US4853441和US4337329分别报道了Pd或Pd/第二金属负载在二氧化硅、无机盐、炭黑等表面,形成非均相催化剂,对丁腈橡胶进行选择性加氢。但是这类催化剂所用载体要么由于颗粒太小而难于从催化剂体系中除去,要么无法实现或未报道催化剂的循环再使用,要么需要经过专门的制备方法才能得到粒径、孔径等符合要求的载体材料,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氢化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有加氢活性高、选择性好、催化剂易于脱除、催化剂可高效循环使用等特点。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中惊奇发现,将钯负载于螯合树脂上,形成Pd/树脂催化剂,利用该Pd/树脂催化剂对丁腈橡胶进行非均相溶液加氢,具有加氢活性高、选择性好、催化剂易于脱除、催化剂可高效循环使用等特点。
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氢化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Pd/树脂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将丁腈橡胶进行加氢反应;其中,所述Pd/树脂催化剂为钯负载于树脂上的非均相催化剂,所述树脂为螯合树脂。
本发明的方法,利用钯负载于螯合树脂上的Pd/树脂催化剂对丁腈橡胶进行加氢,具有加氢活性高、选择性好、催化剂易于脱除、催化剂可高效循环使用等特点。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氢化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Pd/树脂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将丁腈橡胶进行加氢反应;其中,所述Pd/树脂催化剂为钯负载于树脂上的非均相催化剂,所述树脂为螯合树脂。
本发明方法中,选择性加氢是指仅对丁腈橡胶上的碳碳双键进行加氢反应,而不对其他的不饱和键进行加氢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519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