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总冲固体冷气微推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89204.2 | 申请日: | 2016-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46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辉;陈君;龙军;高晨光;周怡秋;沈岩;宋新河;官长斌;张志伟;席红敏;李永平;张良;李恒建;王焕春;周磊;王永钢;王文平;王健;李长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K9/42 | 分类号: | F02K9/42;B64G1/4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11009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总冲 固体 冷气 推进 装置 | ||
1.一种高总冲固体冷气微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室(1)、气室端盖(2)、穿舱接线板(4)、温度传感器(5)、压力传感器(6)、冷气发生器(7)、微型冷气推力器(10);气室(1)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状壳体,各微型冷气推力器(10)的喷口分别安装在气室(1)端面中心处、气室(1)侧壁上,喷气方向分别为:沿气室(1)轴线且与气室(1)开口端方向相反、平行于气室(1)端面向外且沿气室(1)开口端有分量;气室端盖(2)密封气室(1)开口端,温度传感器(5)、压力传感器(6)、冷气发生器(7)固定在气室(1)内;微型冷气推力器(10)、压力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5)、冷气发生器(7)的导线集中连接在穿舱接线板(4)上,穿舱接线板(4)将导线引出至气室(1)外部的控制驱动模块(3),穿舱接线板(4)位于气室端盖(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总冲固体冷气微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冷气推力器(10)中一个微型冷气推力器(10)的喷口位于气室(1)端面中心处,喷气方向沿气室(1)轴线且与气室(1)开口端方向相反;两个微型冷气推力器(10)的喷口位于气室(1)侧壁且关于过气室(1)轴线的平面对称,喷气方向与气室(1)端面呈10°~15°的夹角;另两个微型冷气推力器(10)的喷口位于气室(1)侧壁上且位于上述两个微型冷气推力器(10)的对侧,与上述两个微型冷气推力器(10)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总冲固体冷气微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发生器(7)为氮气发生器、氢气发生器或二氧化碳发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总冲固体冷气微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发生器(7)采用圆柱形装药,排气口位置与点火器位于同侧,排气口处装有过滤精度范围为10μm~30μm和5μm~10μm的两层烧结滤网,过滤精度范围在5μm~10μm的烧结滤网安装于最外侧,冷气发生器(7)内推进剂的装填形式采用浇注形式或自由装填的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总冲固体冷气微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5)、压力传感器(6)、冷气发生器(7)固定在安装支撑板(12)上,安装支撑板(12)固定在气室端盖(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总冲固体冷气微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排气堵头(8),安装在气室(1)端面上并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总冲固体冷气微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1)与气室端盖(2)连接处的壁厚气室(1)其余部分壁厚其中,P为工作压力,Dt为气室(1)的外径,[σ]t为许用应力,C为腐蚀余量,为安全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总冲固体冷气微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冷气推力器(10)有5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8920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