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81390.5 | 申请日: | 2016-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02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董雪飞;高玫;刘云;高明;赵鑫日;张辰晟;张成一;任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汽车转向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磊 |
地址: | 德国施瓦***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管柱 | ||
1.转向管柱(100),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内管(1),其具有位于轴向一端的内连接端(10);
外管(2),其具有位于轴向一端的外连接端(20),所述外管(2)的外连接端(20)经过所述内连接端(10)沿轴向同轴地套到所述内管(1)外,并且所述外管(2)与所述内管(1)之间具有径向间隙,以允许二者向缩短所述转向管柱(100)的轴向长度的方向相互移动;及
注塑形成的衬套(3),其安装于所述间隙中,所述衬套(3)具有圆筒形的本体(30),所述本体(30)具有径向相对的内周面(31)及外周面(32),所述衬套(3)的外周面(32)具有多个凸条(33)及多个引导部(34),所述衬套(3)安装到所述间隙前,所述凸条(33)具有大于所述衬套(3)与该间隙配合的过盈量的余量,所述引导部(34)位于所述凸条(33)与所述内连接端(10)之间,所述引导部(34)从其靠近所述内连接端(10)位置向其最接近的所述凸条(33)方向逐渐增加径向高度,所述引导部(34)的轴向长度与其径向高度的比例不小于0.5且不大于1.8,所述内周面(31)接触所述内管(1),至少部分所述凸条(33)在安装进入所述外管(2)的过程中被削除,所述凸条(33)过盈配合地接触所述外管(2)的内壁(21),所述外周面(32)径向间隔地朝向所述内壁(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100),其中,所述衬套(3)具有轴向相对的第一端(36)和第二端(38),所述第一端(36)的内周面(31)具有向内突出的内凸缘(37),所述内凸缘(37)接触所述内管(1)的所述内连接端(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100),其中,所述第二端(38)的外周面(32)具有向外突出的外凸缘(39),所述外凸缘(39)相对于所述外周面(32)的径向高度大于所述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100),其中,所述衬套(3)还设置有断裂部(45),所述断裂部(45)位于所述内凸缘(37)与所述外凸缘(39)之间,所述断裂部(45)的抗拉强度小于其他承受拉力的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管柱(100),其中,所述断裂部(45)设置若干缺口(46),所述若干缺口(46)沿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缺口(46)的累计周向尺寸不小于所述衬套(3)周向尺寸的4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管柱(100),其中,所述衬套(3)的外周面(32)还设置若干突点(41),所述突点(41)接触所述外管(2),所述突点(41)位于所述断裂部(45)与所述外凸缘(39)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100),其中,所述第一端(36)的外周面(32)具有外引导面(43),所述外引导面(43)的径向尺寸从其近端向所述第一端(36)方向逐渐缩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100),其中,所述内周面(31)上还设置限位块(42),所述内连接端(10)设置限位槽(12),所述限位块(42)安装于所述限位槽(12)中,所述限位块(42)与所述限位槽(12)相互配合而限制所述内管(1)相对于所述衬套(3)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100),其中,所述外管(2)与所述外凸缘(39)之间具有不大于15毫米的轴向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100),其中,所述衬套(3)安装到所述间隙前,所述凸条(33)相对于所述外周面(32)的径向高度大于所述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汽车转向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汽车转向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8139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