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冷轧钢带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80918.7 | 申请日: | 2016-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1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袁昱;黄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特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02 | 分类号: | C21D8/02;C25F1/06;C23G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肖祎 |
地址: | 2009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级 奥氏体 不锈钢 轧钢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冷轧钢带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原料退火的步骤;原料酸洗的步骤;预压轧制的步骤;修磨的步骤;至少一次的轧制的步骤;成品退火的步骤;成品酸洗的步骤。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本发明制造出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NO 8367冷轧钢带,具有优异的抗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等耐腐蚀能力和力学性能,及良好的表面质量和板形,能适用于环保烟气脱硫、煤化工、海水处理等工业领域腐蚀条件恶劣的工况,实现国产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冷轧钢带的制造方法,尤其是N08367冷轧钢带的制造方法,属于合金冶炼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以304、316L、317L等为代表的300系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在高温和低温下都具有良好的塑韧性、冷热加工性能和耐局部腐蚀性能而被广泛用于石油、化工、海水处理、造纸和能源等领域。但随着在化工、石油、造纸、海水处理等腐蚀环境下的应用工况增加,同时腐蚀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对材料的耐腐蚀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上述300系奥氏体不锈钢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其使用要求。镍基耐蚀合金或钛基合金等耐腐蚀性能优良的材料可替代应用,但成本高昂,不利推广;这为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发展提供契机。
所述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相比300系奥氏体不锈钢,其合金含量更高,尤其添加了较高含量的Mo合金元素,大大改善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即使在苛刻的腐蚀环境中,其耐点蚀、耐缝隙腐蚀性能优异,具有更为出色的抗应力腐蚀开裂的性能和抗晶间腐蚀性能,不仅远远优于304或316L等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还可与一些镍基耐蚀合金相当且成本占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本发明所涉及N0 8367,即属于超级奥氏体不锈钢之一。由于具有明显优于300系列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及较之于镍基耐蚀合金或钛基合金的成本优势,应用前景良好,其板材、管材、圆钢、焊材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化工、海水处理、造纸等工况恶劣的行业。近年来,冷轧钢带产品在烟气脱硫、煤化工、海水处理等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快速崛起。
所述超级奥氏体不锈钢N0 8367冷轧钢带,典型规格为:厚度1.2~5.0mm,宽度≥600~1300mm;要求具有优异的抗点蚀、缝隙腐蚀、Cl-应力腐蚀和抗晶间腐蚀等能力,及良好的表面质量和板形。目前,国外以Outokumpu、Sandvik、Allegheny、NYK等为代表的企业均已经具备批量、稳定制造N08367冷轧钢带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超级奥氏体不锈钢N08367冷轧钢带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但是,对于N0 8367冷轧钢带,综观国内企业,至本技术方案提出,还未见相关的研发、制造方面的信息,更无相应产品推出,只能依赖进口。
而国外企业在超级奥氏体不锈钢N0 8367冷轧钢带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进程中已经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具体制造技术方面国外企业均进行了严格的保密,不作相关报道,以保护企业利益。由此也形成了国外企业对N08367冷轧钢带产品的垄断,大幅度推高了我国制造成本,对其推广应用形成制约。
因此本方案提出一种超级奥氏体不锈钢N0 8367冷轧钢带制造方法,通过建立适合的冷轧制造流程,制订优化的关键工序工艺及控制要领,制造出优质的N0 8367冷轧钢带产品。经实现,该产品具有优异的抗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等耐腐蚀能力和力学性能,及良好的表面质量和板形,能满足上述各领域相关产品的制造技术要求;通过国产化应用,对于打破国外企业垄断,降低制造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检索国内外专利数据库,检索以下关键词:超级奥氏体super austenitic、不锈钢stainless steel、N0 8367、冷轧钢带cold-rolling strip plate,未检索到相关专利文献资料及介绍。
因此,目前还未见本方案提出的N0 8367冷轧钢带制造方法的相关介绍。因此,完成本发明各要素内容存在以下技术难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特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特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809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气蚀耐受性的喷丸处理
- 下一篇:新型轻量化汽车座椅靠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