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适时背压的压缩式垃圾车电液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49703.1 | 申请日: | 2016-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6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征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179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适时 压缩 垃圾车 控制系统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适时背压的压缩式垃圾车电液控制系统,适用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压缩式垃圾车能够一次性压缩,破碎垃圾,提高了装载量;且装填、压缩,密封运输、自卸为一体,自动化程度高,运载能力强,降低了运输成本,深受广大环卫部门的欢迎。传统压缩式垃圾车的操纵方面,通常采用的PLC进行控制液压系统实现垃圾车的“装一运一卸”三个环节,满足了垃圾装运使用的基本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适时背压的压缩式垃圾车电液控制系统,以PLC控制器为控制元件,结合适时背压的压缩式垃圾车电液控制系统,使得垃圾在装载过程中,更加压实,常规生活垃圾的压缩比达到1:4以上,水分去除效果显著,且自动化程度高,整个系统工作更可靠。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整个嵌入式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其中硬件包括核心的嵌入式硬件平台和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的外围控制系统(所有的VO和通信接口),在硬件成本上实现了很高的性价比;软件是由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和用户应用程序组成,通过合理地调度多任务,利用系统资源、系统函数以及专家库函数接口,保证程序执行的实时性、可靠性,保障了软件质量。
所述PLC由输入模块、输出模块、用户程序存储器、系统程序存储器、中央处理器(CPU)以及电源等组成。
所述压缩式垃圾车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PLC控制和液压系统来实现的,通过车尾操作盘实现装载垃圾。压缩式垃圾车垃圾的装载和排出等一系列动作,主要借助于基于程序控制的液压系统来实现。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泵通过取力器获得动力,传送给液压缸,执行机构通过液压缸的伸缩进行动作。全车共有液压缸10个,其中单级缸9个,多级缸1个。其中排出板通过多级缸动作,其他各机构通过单级缸动作。液压系统中还有5组三位六通阀对液压系统进行控制,依次来控制垃圾车的各种动作。是由一个集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其主要由液压泵、溢流阀、电磁换向阀、液压缸、安全阀、单向阀、传感器以及PLC控制器等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控制系统以PLC控制器为控制元件,结合适时背压的压缩式垃圾车电液控制系统,使得垃圾在装载过程中,更加压实,常规生活垃圾的压缩比达到1:4以上,水分去除效果显著,且自动化程度高,整个系统工作更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压缩式垃圾车的控制工作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液压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根据工作过程要求,首先用倾倒装置将垃圾翻倒到填料器中,然后进行装载控制,下刮板反转,检测到反转限位信号后,上刮板开始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当检测到压力信号或下限位信号时,刮板开始刮人,检测到刮人限位信号后,上刮板开始上升,在上升的同时给出信号,使排出板返回,进行双向压缩,上刮板到达上限位时,整个装载压缩的单循环就完成了。当整个车子都装满后,进行排料,操作驾驶室里的控制盒,给出信号,自动打开锁钩,填料器开始举升,升到一定位置后,进行清料处理,将填料器中的垃圾清空,排出缸开始动作,将垃圾推出,液压缸推到最大位置后,填料器开始下降,在下降之前,首先给出排出板信号,让其先返回1s,然后填料器下降,下降到位后,发出信号,锁钩缸动作。整个排料任务完成。
如图2,整个嵌入式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其中硬件包括核心的嵌入式硬件平台和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的外围控制系统(所有的VO和通信接口),在硬件成本上实现了很高的性价比;软件是由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和用户应用程序组成,通过合理地调度多任务,利用系统资源、系统函数以及专家库函数接口,保证程序执行的实时性、可靠性,保障了软件质量。PLC基本组成:输入模块、输出模块、用户程序存储器、系统程序存储器、中央处理器(CPU)以及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征,未经李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497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