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检测处理方法及检测处理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03323.4 | 申请日: | 2016-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9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渊;项定义;叶荣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07 | 分类号: | G06F1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冯艳莲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电子设备 检测 处理 方法 电路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检测处理方法及检测处理电路,用以实现掉落保护功能。移动电子设备包括检测处理电路、处理器、电源开关和供电电源,检测处理电路用于检测因移动电子设备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的信号值,将产生的信号值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统计信号值连续小于第一阈值的累计值,当累计值达到第二阈值时,产生中断信号,将中断信号输出给电源开关,处理器用于配置检测处理电路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电源开关用于在接收到检测处理电路输出的中断信号时切断供电电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检测处理方法及检测处理电路。
背景技术
手机、媒体播放器、移动电脑等一些移动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一旦不慎掉落,则会因为突然、急速的移动造成移动电子设备的内部电路发生问题。尤其是,若不慎掉入水中,则会导致移动电子设备的内部电路短路,芯片永久性损坏,而更换移动电子设备的芯片通常成本非常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检测处理方法及检测处理电路,用以在移动电子设备发生意外状况时避免移动电子设备的硬件及软件受到损坏等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电子设备,该移动电子设备包括检测处理电路、处理器、电源开关和供电电源,处理器和电源开关分别与检测处理电路连接,电源开关还与供电电源连接。其中,检测处理电路用于检测因移动电子设备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的信号值,也就是当移动电子设备受到外力作用时,检测处理电路会产生信号值,该外力是指除重力之外的作用力;检测处理电路将产生的信号值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并统计信号值连续小于第一阈值的累计值,当累计值达到第二阈值时,产生中断信号,将中断信号输出给电源开关。电源开关用于在接收到检测处理电路输出的中断信号时,切断供电电源。上述检测处理电路所用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是由处理器配置的。
这样,能够通过移动电子设备中的检测处理电路检测移动电子设备受外力产生的信号值,在判定信号值持续超阈值达到设定条件时,通过硬件直接向电源开关输出中断信号,不需要处理器通过软件计算加速度的值并发送指令等一系列复杂操作,便可实现断电保护功能,提高了检测效率,消除了处理器反复计算查询加速度数据的能量浪费,能够在移动电子设备不慎掉入水中等意外状况下快速及时有效的达到实时保护移动电子设备的电路和关键器件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阈值在移动电子设备所受外力接近于0时对应产生的信号值,具体是根据移动电子设备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检测处理电路产生的理想信号值、检测处理电路在检测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值、以及因移动电子设备受空气阻力检测处理电路产生的信号值来确定的。这样,使得判断掉落状态更加准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超阈值的判断条件其中一种形式为:累计值为次数、第二阈值为预设的次数值,则检测处理电路用于将产生的信号值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在比较结果为信号值不小于第一阈值时,维持所记录的次数处于清零状态;每当比较结果为信号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将所记录的次数加1;在信号值连续小于第一阈值的次数达到预设的次数值时,产生中断信号。这样通过超阈值达到设定的次数条件再产生中断信号,可以保证移动电子设备确实处于“掉落状态”,防止误判带来的不便,保证判断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超阈值的判断条件另一种形式为:累计值为时间、第二阈值为预设的时间值,则检测处理电路用于将产生的信号值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在比较结果为信号值不小于第一阈值时,维持所记录的时间处于清零状态;在所记录的时间处于清零状态时,若发生比较结果为信号值小于第一阈值,则开始记录时间;且每当发生比较结果为信号值小于第一阈值时,更新所记录的时间值;在信号值连续小于第一阈值,且更新后的时间值达到预设的时间值时,产生中断信号。这样通过超阈值达到设定的时间条件再产生中断信号,可以保证移动电子设备确实处于“掉落状态”,防止误判带来的不便,保证判断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033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