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相变蓄热材料的蓄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02585.9 | 申请日: | 2016-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104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梁儒全;王奎阳;赵俊楠;李湛;张硕;闫付强;孔利民;杨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F24H7/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109 | 代理人: | 陈岑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相变 蓄热 材料 新型 蓄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相变蓄热材料的新型蓄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人类的日常活动中,有很多的余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被直接浪费了,非常可惜,且现有的蓄热装置一般规格较大,结构复杂不够紧凑,并不能很好的满足便携式的使用需求,一般都是用于大型的工业化生产过程,并不适宜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换热效率也不太高,且都是有限次的使用寿命,不能够进行循环使用,拆卸困难,使用寿命结束后的蓄热装置也无法进行回收利用,一般都直接被丢弃,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更实用的新型蓄热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循环使用的基于相变蓄热材料的新型蓄热器,其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适合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相变蓄热材料的新型蓄热器,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多个换热板,所述换热板和换热板之间、换热板和箱体之间形成多个空腔,两个相邻的所述空腔分别为换热流体空腔和蓄热空腔,两个相邻所述换热流体空腔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换热流体空腔及第一管道内填充有换热流体,两个相邻所述蓄热空腔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且在蓄热空腔和第二管道之间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所述相变蓄热材料与换热流体进行换热。
所述换热流体空腔的长度和高度和所述蓄热空腔的长度和高度相同,所述换热流体空腔的宽度小于所述蓄热空腔的宽度。
所述箱体两端部的空腔均为换热流体空腔,其中一端的换热流体空腔上开设有进液口,所述换热流体由进液口流入,另一端的换热流体空腔上开设有出液口,所述换热流体由出液口流出。
所述相变蓄热材料为三水醋酸钠。
所述换热板开设有通孔,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插设在所述通孔上。
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均水平设置。
所述换热板包括位于箱体两端部的第一换热板、与第一换热板相邻的第二换热板及两块第二换热板之间的第三换热板,所述第一换热板上开设一个通孔,所述第二换热板上开设三个通孔,所述第三换热板的上开设有四个通孔,所述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插设在所述通孔上,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与蓄热空腔两侧的换热流体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换热流体空腔两侧的蓄热空腔连通,且所述蓄热空腔中设置的第一管道、所述换热流体空腔中设置的第二管道均为中心对称设置。
所述箱体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换热板插设在所述凹槽中。
所述换热板两侧的板面上设置有人字形凹槽。
所述通孔靠近换热板中心一侧的外周上设置有多个导流槽。
本发明一种基于相变蓄热材料的新型蓄热器的有益效果:与传统的蓄热装置相比,本蓄热器的箱体内部形成独立的蓄热系统和换热系统,二者共同进行作业,且换热系统中的换热流体在外部动力下始终保持流动,蓄热系统则是利用自身内部的冷热不均和发生相变,进而实现自然流动,不与外界发生质量交换,强化换热效果,更好的完成蓄热器的放热蓄热功能,传热系数高,且本装置设计巧妙,结构紧凑简单,便于携带且拆装简单,蓄热系统中的相变蓄热材料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进行更换,适用范围广,应用性较好,适合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更加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基于相变蓄热材料的新型蓄热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掉箱体上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三换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基于相变蓄热材料的新型蓄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未填充换热流体和相变蓄热材料的基于相变蓄热材料的新型蓄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箱体,2-上端盖,3-条形凹槽,4-第一换热板,5-第二换热板,6-第三换热板,7-换热流体空腔,8-蓄热空腔,9-第一管道,10-换热流体,11-进液口,12-出液口,13-第二管道, 14-相变蓄热材料,15-人字形凹槽,16-通孔,17-导流槽,18-第三管道,19-第四管道,20- 前侧板,21-后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025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水表壳
- 下一篇:一种满足管道井安装要求的防止水表自转预制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