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桥梁减震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00827.0 | 申请日: | 2016-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128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潘威;时松;吕文臣;李燕;王占军;赵会霞;邵景阳;史交东;王菲菲;冯志强;姬小祥;张磊;刘艳娜;宋天源;王乘龙;石萌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桥梁 减震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公路桥梁避震支座,属于公路桥梁支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国家之一,从我国大陆发生的较大的地震来看,具有强度大、频度高、震源浅的特点。公路桥梁作为生命线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损毁、中断便等于切断了地震区的生命线,次生灾害将十分严重,经济损失无疑将大大加剧。
地震构造上看,都是断裂剧烈活动的地区。公路桥梁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其不可避免要穿越特殊地层地带。这些特殊地形地带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其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危害大等特点。在桥梁结构中,支座是架设于墩台上,顶面支承桥梁上部结构的装置。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重要部件,其功能为将上部结构固定于墩台,承受作用在上部结构的各种力,并将它可靠地传给墩台。
传统的公路桥梁减震支座多为叠层橡胶支座,其良好的水平减震性能较好地实现了建筑物水平方向的减震。有关对于竖向隔震研究甚少,而地震竖向作用在设计时是经常需要考虑的,许多的地震的震害现象表明,在高烈度地震区,尤其是近震中,对建筑物的主要破坏力来自竖向加速度,而水平方向的影响较小,故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工作和运行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包含竖向减震的公路桥梁避震支座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公路桥梁减震支座,可实现水平和竖向减震功能,良好的防震作用,可减少动载对桥跨结构与墩台的冲击作用,具有构造简单、安装方便、养护简便、易于更换等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公路桥梁减震支座,包括上接钢板、下接钢板以及套设在上层钢板与下接钢板之间的橡胶密封层。橡胶密封层内间隔平行设置有橡胶层和钢板层。橡胶密封层为圆柱体结构,橡胶层的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一圈凹槽,凹槽内填充有消能液体。橡胶密封层与转动球体之间设置有限位杆一,限位杆一上套设有减震部件,减震部件的一端固定在橡胶密封层的底面上,另一端与转动球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转动球体与下接钢板接触连接。
所述的凹槽为圆环结构,凹槽的圆心与橡胶层上表面的圆心重合。
所述的限位杆一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杆一对称分布在橡胶密封层的底部圆心两侧。
所述的减震部件为蝶形弹簧或空气弹簧。
所述的下接钢板的上部开设有与转动球体的球面相吻合的凹台。
所述的上接钢板的下表面与下接钢板的上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二,限位杆二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杆二对称分布在上接钢板下表面的中心两侧,两个限位杆二所在的平面与两个限位杆一所在的平面重合。
一种公路桥梁减震支座,包括上接钢板、下接钢板以及套设在上层钢板与下接钢板之间的橡胶密封层,橡胶密封层内间隔平行设置有橡胶层和钢板层,橡胶密封层的上部为圆柱体结构,下部为球体结构,橡胶密封层的下部与下接钢板接触连接,橡胶层的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一圈凹槽,凹槽内填充有消能液体。
所述的凹槽为圆环结构,凹槽的圆心与橡胶层上表面的圆心重合。
所述的下接钢板的上部开设有与橡胶密封层的下部球体结构相吻合的凹台。
所述的上接钢板的下表面与下接钢板的上表面之间纵向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二,限位杆二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杆二对称分布在上接钢板下表面的中心两侧。
其有益效果为:限位杆一和限位杆二的设置使该发明有足够的竖向刚度以承受垂直荷载,且能将上部构造的压力可靠地传递给墩台。消能液体的设置可以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这样延长了地震周期,达到减震的效果。转动球体和减震部件的设置可将地震产生的动能转换为势能,实现了水平和竖向减震功能。而势能作用于减震部件和转动球体上又可形成恢复力,使支座自动复位。橡胶密封层的下部为球体结构的设置可实现转动,卸掉大部分冲击力,延长桥梁自振周期,降低上接钢板和下接钢板间的震动位移幅度,实现了水平和竖向减震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008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厚度和颜色高度均匀的可调式电子元件电镀槽
- 下一篇:高效节能电镀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