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性共轭二烯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397943.1 | 申请日: | 2016-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4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 发明(设计)人: | 徐炜;王世朝;杨洪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8F136/06 | 分类号: | C08F136/06;C08F4/48;C08F8/18;C08F279/02;C08F220/14;C08F220/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性 共轭 烯烃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极性共轭二烯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共轭二烯烃的均聚物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是低顺式聚丁二烯和顺式聚丁二烯。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顺式1,4结构含量为30-40%,1,2-结构含量为8-18%,它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产品纯度高,凝胶含量低,广泛地用于轮胎和塑料改性行业。该胶种首先于1961年由Firestone轮胎与橡胶公司采用丁基锂引发的溶液聚合,连续聚合工艺实现工业化生产。次年,PHLILIPS石油公司开发了间歇聚合工艺的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国外目前约有12个国家16家公司生产,共计约40多个品种,年产量约60万吨,其中近一半的牌号是由间歇聚合工艺生产,总产量的60%以上用于塑料改性,其余用于轮胎和其它橡胶制品。
目前,极性化改性的方法通常在聚合后期加入极性聚合单体,进行极性聚合。但是,通过该方法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还不够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具有较宽分子量分布的极性共轭二烯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性共轭二烯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1)在有机锂引发剂的存在下,使共轭二烯烃在反应惰性溶剂中进行阴 离子聚合反应,得到二烯烃聚合反应产物;
2)在终止反应条件下,使步骤1)得到的二烯烃聚合反应产物与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过氧化物反应;
3)在自由基聚合反应条件下,使步骤2)得到的反应产物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反应;
(XnRCOO)2式(I)
式(I)中,R为C3-C8环烷基、C6-C10芳基、C7-C10芳烷基;X为卤素;n为1-4的整数。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极性二烯烃聚合物。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极性二烯烃聚合物具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从而使得其加工性能更为优异。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提供的极性共轭二烯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1)在有机锂引发剂的存在下,使共轭二烯烃在反应惰性溶剂中进行阴离子聚合反应,得到二烯烃聚合反应产物;
2)在终止反应条件下,使步骤1)得到的二烯烃聚合反应产物与具有式 (I)所示结构的过氧化物反应;
3)在自由基聚合反应条件下,使步骤2)得到的反应产物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反应;
(XnRCOO)2式(I)
式(I)中,R为C3-C8环烷基、C6-C10芳基、C7-C10芳烷基;X为卤素;n为1-4的整数。
根据本发明,所述共轭二烯烃可以为C4-C12共轭二烯;优选地,所述共轭二烯烃为异戊二烯、1,3-丁二烯、2,3-甲基-1,3-丁二烯、1,3-戊二烯、3-丁基-1,3-辛二烯、2-苯基-1,3-丁二烯和1,3-己二烯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所述共轭二烯烃为1,3-丁二烯。
在本发明中,式(I)中,R为C3-C8环烷基、C6-C10芳基、C6-C10芳烷基;X为R的取代基,且为卤素;n表示取代基卤素的个数,为1-4的整数。
在本发明中,所述C3-C8环烷基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和环辛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979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粘度阳离子聚电解质干粉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产顺丁橡胶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