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4’,7-二氧乙酰-APAK-5-羟基异黄酮,其合成,活性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91401.3 | 申请日: | 2016-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95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彭师奇;赵明;吴建辉;王玉记;张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5/103 | 分类号: | C07K5/103;A61K38/07;A61P7/02;A61P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8 | 代理人: | 余光军 |
地址: | 10006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 乙酰 apak 羟基 异黄酮 合成 活性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4’,7‑二氧乙酰‑Ala‑Pro‑Ala‑Lys‑5‑羟基异黄酮,公开了它的制备方法,公开了它的抗血栓活性,公开了它的溶血栓活性,公开了它的治疗脑血栓活性,公开了它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因而本发明公开了它在制备抗血栓药物,溶血栓药物,治疗脑血栓药物和清除自由基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4’,7-二氧乙酰-Ala-Pro-Ala-Lys-5-羟基异黄酮,涉及它的制备方法,涉及它的抗血栓活性及涉及它的溶血栓活性,涉及它的治疗脑血栓活性,涉及它清除自由基活性,因而本发明涉及它作为抗血栓药物,溶血栓药物,治疗脑血栓药物和清除自由基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缺血性中风是一类较常见且危害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面临没有有效药物的现实,尤其中风面4h以上的患者非死即残。发明对中风面4小时以上的患者有效的药物是临床的重要需求。本发明设定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为缺血性中风发明新型化合物,突破缺血性中风4小时黄金治疗时间窗口,帮助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走出困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发明人经历了艰苦的发明过程。发明人的第一个发明是涉及P6A相关的溶血栓化合物,它们大约于1996年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因为溶血栓活性不等于治疗缺血性中风活性,所以这个专利中与P6A相关的溶血栓化合物没有评价出治疗缺血性中风功能。发明人的第二个发明涉及RGD-四肽与P6A相关的溶血栓化合物缀合形成抗血栓化合物。尽管在2.5μmol/kg剂量下RGDF具有抗血栓活性,但是在2.5μmol/kg剂量下P6A-RGDF和QP6A-RGDF却没有抗血栓活性。尽管在5μmol/kg剂量下没有抗血栓活性的RGDS和RGDV与P6A和QP6A的缀合物P6A-RGDS、P6A-RGDV、QP6A-RGDS和QP6A-RGDV在2.5μmol/kg剂量下却有抗血栓活性。尽管10μmol/kg P6A和QP6A都有溶血栓活性,但是P6A-RGDF、QP6A-RGDF、P6A-RGDS、P6A-RGDV、QP6A-RGDS和QP6A-RGDV实质上都没有溶血栓活性。可见,药效团组合并不是总能导致期望的发明。发明人的第三个发明是将PAK序列(ARPAK、GRPAK、QRPAK)与1,3-二氧基-2-[(4-氧乙酸)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缀合,创造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溶血栓双重功能的缀合物。在10μmol/kg剂量下1,3-二氧基-2-[(4-氧乙酸)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ARPAK、1,3-二氧基-2-[(4-氧乙酸)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GRPAK和1,3-二氧基-2-[(4-氧乙酸)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QRPAK显示溶血栓活性。它们的活性明显低于剂量为20000IU/kg的UK的溶血栓活性,并只与ARPAK、GRPAK和QRPAK的活性相当。1,3-二氧基-2-[(4-氧乙酸)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ARPAK、1,3-二氧基-2-[(4-氧乙酸)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GRPAK和1,3-二氧基-2-[(4-氧乙酸)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QRPAK在ESR仪(即顺磁共振仪)上可以测到清除O·自由基、·OH自由基和NO·自由基活性,但是在国际公认的评价模型(对乙酰胆碱舒张的大鼠主动脉条的抑制实验)上它们不能拮抗乙酰胆碱诱导的大鼠主动脉条舒张。1,3-二氧基-2-[(4-氧乙酸)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ARPAK、1,3-二氧基-2-[(4-氧乙酸)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GRPAK和1,3-二氧基-2-[(4-氧乙酸)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QRPAK最不理想的性质是没有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发明人曾经公开式II的咪唑啉化合物在中风面24h的大鼠缺血性中风模型上,显示优秀疗效。即连续静脉注射6天式II的咪唑啉化合物,每天1次,首次剂量为5μmol/kg,后5次的剂量为2μmol/kg具有优秀疗效。式中aa1和aa2可为同时存在,aa1存在但aa2不存在,或同时不存在;当aa1和aa2同时存在时,aa1为R(Arg),且aa2为G(Gly),A(Ala)或Q(Gln);当aa1存在但aa2不存在时,aa1为R(Arg);aa3可为S(Ser),V(Val)或F(Phe)。由于式II的咪唑啉化合物的2-位是4-氧乙酰-Lys。而该Lys的侧链氨基和主链羧基分别与RGD抗血栓四肽及ARPAK溶栓肽相连接,所以结构比较复杂需要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未经首都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914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