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影像评估方法以及其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90135.2 | 申请日: | 2016-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2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郭俊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H04N7/18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章侃铱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影像 评估 方法 及其 电子 装置 | ||
影像评估方法与其电子装置。影像评估方法适于安装在车辆的电子装置以评估车辆是否偏离车道,并且前述电子装置包括至少一摄像单元。影像评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通过摄像单元,取得相关于行车环境的影像。由影像的任意列像素开始,依据评估准则,评估影像中的多组候选对以及对应的多个候选点以识别影像中的车道线。计算车辆的特征部对应影像的对应位置。比对特征部对应影像的对应位置以及车道线以判断车辆是否偏向或跨越实体车道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估方法以及其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影像评估方法以及其电子装置,用于评估车辆是否偏离车道。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车辆逐渐地普及于日常生活之中,并且成为常见的代步工具。然而,车辆普及化后,随之而来的是许多的交通事故以及高攀不下的伤亡数字。在交通事故中,驾驶者的不当操作、精神不集中等都是常见的肇祸原因。为了降低交通事故,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被提出以辅助驾驶者。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主要是收集行车时的数据并且进行识别,然后对应地提醒驾驶者路况或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通常来说,车辆间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一方车辆跨越或偏离目前行驶的车道而与其他车辆发生追撞或擦撞。因此,若能在车辆偏离车道时对应提醒驾驶者,则应可使驾驶者心生警惕而降地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
具体来说,由于车辆是行驶在具有实体车道线的道路上,因此可通过判断车辆是否跨越实体车道线来决定车辆是否偏离车道。一般而言,车道线检测首先是取得包括车道线的前方影像,然后从前方影像中确认车道线的位置,进而推断车辆是否跨越了实体车道线。然而,目前的车道线检测通常是单纯地以前方影像中的亮度信息来判断车道线的位置,但不能有效地滤除其他如车灯、车牌、白色石头、地面光线反射等带来的噪声。具体而言,许多行车环境中的物体都可能造成与车道线类似的检测亮度。因此,如何提出一个更精准的影像估方法以及其电子装置,用于评估车辆是否偏离车道,仍是本领域人员努力的目标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评估方法以及其电子装置,通过一个评估准则来识别车道线,并且以车辆的特征部位来判断车辆是否跨越实体车道线,藉以更精准地评估车辆是否偏离车道。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影像评估方法,适于安装在车辆的电子装置以评估车辆是否偏离车道。电子装置包括至少一摄像单元。影像评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通过摄像单元取得相关于行车环境的影像。由影像的任意列像素开始,依据评估准则,评估影像中的多组候选对以及对应的多个候选点以识别影像中的车道线。计算车辆的特征部对应影像的对应位置。比对特征部对应影像的对应位置以及车道线以判断车辆是否偏向或跨越实体车道线。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适于安装在车辆并评估车辆是否偏离车道。电子装置包括至少一摄像单元、识别单元、计算单元与比对单元。摄像单元用于取得相关于行车环境的影像。识别单元耦接于摄像单元。识别单元由影像的任意列像素开始,依据评估准则,评估影像中的多组候选对以及对应的多个候选点以识别影像中的车道线。计算单元,耦接于摄像单元与识别单元。计算单元计算车辆的特征部对应影像的对应位置。比对单元,耦接于识别单元与计算单元。比对单元比对特征部对应影像的对应位置以及车道线以判断车辆是否偏向或跨越实体车道线。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影像评估方法以及其电子装置,利用评估准则来评估影像中的候选对以及对应的候选点以识别车道线,并且比较特征部的对应位置与车道线来判断车辆是否跨越实体车道线,藉此达到更精准的车道线识别与车道偏离评估。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1B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901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差错生产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小面积指纹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