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监测细菌生长的设备及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75781.1 | 申请日: | 2016-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01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孙坚;李龚;刘雅红;廖晓萍;于洋;熊雁琼;姜雨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34;C12M1/22;C12M1/00;C12Q1/06;C12Q1/04;G06T7/00;G06T11/20;G06T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树民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测 细菌 生长 设备 方法 | ||
1.一种监测细菌生长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培养箱(1)、扫描仪(2)和计算机(3),以及于计算机(3)CPU安装的细菌生长监测处理系统(4),所述恒温培养箱(1)内装有通过数据线和集线器与计算机(3)连接的若干个扫描仪(2),每个扫描仪(2)内安放有若干培养皿(5);
于所述计算机(3)CPU安装的细菌生长监测系统(4),由图像采集模块(6)、图像处理分析模块(7)和结果呈现模块(8)组成;
所述的结果呈现模块(8)包括一个生成细菌生长曲线图、死亡图的曲线图生成单元(81),一个研究细菌在某时间段内长出菌落个数、频率的频率图生成单元(82),一个生成细菌生长热点,研究细菌生长分布状况的热点图生成单元(83),一个呈现菌落的总数,细菌生长时间的中值、标准差的统计图生成单元(84),以及能够生成细菌生长动画,展现菌落生长先后顺序的动画生成单元(8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细菌生长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图像采集模块(6)包括一个用来扫描培养皿并保存图片的图片扫描单元(61)和一个用来控制扫描的次数、间隔时间、保存目录的条件控制单元(62);
所述的图像处理分析模块(7)包括一个用来导入待处理一组或多组图片的图片导入单元(71),一个用来确定分析区域,纳入可疑菌落的图片修饰单元(72)和一个用来分析菌落大小变化规律的图片分析单元(7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细菌生长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扫描仪(2)内设有一个安放培养皿(5)的固定板(10),于固定板(10)面均匀布设安放培养皿(5)的安放孔(11),每个培养皿(5)上蒙有一块用来成像的黑布(12)。
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监测细菌生长的设备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监测方法是:使用与计算机(3)连接、放置在恒温培养箱(1)的扫描仪(2),对扫描仪(2)固定板(10)安放孔(11)中培养皿(5)内菌液按照程序要求和设定参数进行实时扫描,生成菌液图像,使用细菌生长监测处理系统(4)对扫描仪生成图像进行采集和图像处理;
该监测方法具体执行步骤如下:
步骤一:接通电源,分别打开计算机和扫描仪;
步骤二:将菌液均匀涂布在培养皿(5)上,在培养皿(5)上蒙上黑布(12),盖好培养皿盖子,然后将培养皿(5)放在扫描仪(2)上固定板(10)的安放孔(11)中,再盖上扫描仪(2)盖板;
步骤三:使用图像采集模块(6),按监测要求设置培养基扫描次数,扫描间隔时间,图片储存目录等参数,开始自动扫描并在计算机中储存扫描图片;
步骤四:使用图像处理分析模块(7),设置图像分析区域,对按照扫描时间依次排列的图像序列进行分割,得到各个培养基在相应时间序列处的图像分析区域;
步骤五:使用图像处理分析模块(7),对图像分析区域进行灰度二值化处理,针对每一个培养基对应的经过二值化处理的图像序列,作连通区域分析,值为“0”的连通区域被确定为群落,把此连通区域的像素面积计作群落大小;
步骤六:使用图像处理分析模块(7),针对每一个培养基,按照扫描的时间顺序,跟踪每一个群落大小在图像分析区域中的像素位置,并进行编号;
步骤七:使用结果呈现模块(8),对整个时间序列上编号相同的群落,跟踪群落大小的变化情况,以确定群落的出现,生长,停滞和死亡的时间点,进一步得到生长曲线图、生长频率频数图、死亡曲线图及热点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7578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