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代价敏感二维尺度决策树构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75413.7 | 申请日: | 2016-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1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金平艳;胡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用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4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代价 敏感 二维 尺度 决策树 构造 方法 | ||
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早期的决策树分类算法旨在提高分类的精确度,后面的一维尺度代价敏感决策树分类局限性较大,在分类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弊端。如之前只考虑测试代价时,得出的分类结果并不能权衡误分类所产生的代价影响。代价敏感学习是一种新的分类学习。它是通过训练集建立分类器时,以获得最小测试代价和误分类代价为目标。测试代价有限的条件下,基于最小测试代价的分类器并不是最好的,大部分研究认为把误分类代价和测试代价放在一起研究是十分必要,在付出的测试代价和所能减少的误分类代价之间进行权衡,以最小化包含这两种代价的总代价为目标,做出最佳的决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基于代价敏感二维尺度决策树构造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代价敏感二维尺度决策树构造方法,该方法应用测试代价与误分类代价之和最小值进行属性选择,依次构造决策树,为了解决得出的决策树存在过渡拟合问题,提出了后剪支方案,使得得出的决策树在预测未知对象时更加准确,本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设训练集中有X个样本,属性个数为n,即n=(s1,s2,…sn),同时分裂属性sr对应了m个类L,其中Lk∈(L1,L2…,Lm),r∈(1,2…,n),k∈(1,2…,m),相关领域用户设定好误分类代价矩阵C、测试成本costS、经济因子w;
步骤1.1:设立误分类代价矩阵
类别标识个数为m,则该数据的代价矩阵m×m方阵是:
其中cij表示第j类数据分为第i类的代价,如果i=j为正确分类,则cij=0,否则为错误分类cij≠0,其值由相关领域用户给定,这里i,j∈(1,2,…,m);
步骤2:创建根节点G;
步骤3:如果训练数据集为空,则返回结点G并标记失败;
步骤4:如果训练数据集中所有记录都属于同一类别,则以该类型标记结G;
步骤5:如果候选属性为空,则返回G为叶子结点,标记为训练数据集中最普通的类;
步骤6:根据总代价成本目标函数TOTAL从候选属性中选择属性splitS;总代价目标函数为:TOTAL=f(S)+L(s,i),其中f(S)为选择属性S时,为测试代价指标函数,L(s,i)为把选择属性S预测为第i类所引起的误分类代价指标函数;
当选择属性splitS满足总代价成本目标函数最小时,则找到标记结点G;
步骤7:标记结点G为属性splitS;
步骤8:由结点延伸出满足条件为splitS=splitSi分支;
步骤8.1:假设Yi为训练数据集中splitS=splitSi的样本集合,如果Yi为空,加上一个叶子结点,标记为训练数据集中最普通的类;
步骤9:非步骤8.1的情况,则递归调用步骤6至步骤8;
步骤10:利用后剪支技术解决此决策树模型中过度拟合问题;
步骤11:更新训练数据集,保存新的示例数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为了解决得出的决策树存在过渡拟合问题,提出了后剪支方案,使得得出的决策树在预测未知对象时更加准确,并且使最后得出的决策树误分类代价与测试代价之和最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描述此发明。
一、所述步骤6根据总代价成本目标函数TOTAL从候选属性中选择属性splitS,需要求解总代价成本目标函数,在求解此函数时会用到测试代价指标函数f(S),以及误分类代价指标函数L(s,i),在求解f(S)时会用到信息增益函数,具体的求解过程如下:
步骤6.1:求解测试代价指标函数
步骤6.1.1:求解信息增益函数gain(S)
属性S为测试属性,这些子集对应于包含集合P结点生长出来的分支,设Zij是子集Zj中类Li的样本数,则S划分子集的期望信息为:
为第j个子集的权,期望值越小,子集划分纯度越高,对于给定子集Zj: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用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用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754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