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52837.1 | 申请日: | 2016-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5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丁小梁;董学;王海生;陈小川;刘英明;任涛;谢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装置 及其 驱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显示装置能实现显示区域内的指纹识别功能。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和驱动模块,阵列基板包括栅金属层、公共电极层和数据线层;栅金属层包括多条公共电极线;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公共电极;相邻两行公共电极之间设置有公共电极线;数据线层包括多条数据线,每列公共电极的一侧设置数据线;每条公共电极线、每条数据线均与驱动模块电连接;在显示时段,驱动模块用于向公共电极线输入公共电压信号、向数据线输入数据信号;在指纹识别时段,驱动模块用于向公共电极线输入指纹识别驱动信号、检测数据线输出的指纹识别信号。本发明适用于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的制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对个人信息保密的需求日益高涨,生物识别技术应运而生。因为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的生物特征,且该生物特征难以被他人复制窃取,例如指纹、声音或虹膜等。因此以生物特征作为区别身份的技术,例如指纹识别技术、声纹识别技术和虹膜识别技术等,已逐渐成为新兴保护技术的主流。
其中,基于硅基工艺的按压式与滑动式指纹识别技术已经整合入移动产品中,例如:带有指纹识别的手机、笔记本、平板等。此类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但是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多应用在移动产品的非显示区域内,应用范围较窄。显示区域内的指纹识别技术已经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该显示装置能够实现显示区域内的指纹识别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和驱动模块,阵列基板包括:栅金属层、公共电极层和数据线层;
所述栅金属层包括多条公共电极线;所述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公共电极;相邻两行所述公共电极之间设置有一条所述公共电极线;所述数据线层包括多条数据线,每列所述公共电极的一侧设置有一条所述数据线;
多行所述公共电极与多条所述公共电极线一一对应电连接;
每条所述公共电极线、每条数据线均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在显示时段内,所述驱动模块用于向所述公共电极线输入公共电压信号、以及向所述数据线输入数据信号;在指纹识别时段内,所述驱动模块用于向所述公共电极线输入指纹识别驱动信号、以及检测所述数据线输出的指纹识别信号。
可选的,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一控制单元、数据信号电路和检测电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数据线和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相连;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在显示时段内将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数据信号电路导通,在指纹识别时段内将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检测电路导通;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显示时段内向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输入第一控制开关信号,在指纹识别时段内向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输入第二控制开关信号;
所述数据信号电路用于在显示时段内向所述数据线输入数据信号;
所述检测电路用于在指纹识别时段内检测所述数据线输出的指纹识别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所述数据信号电路和所述检测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中。
可选的,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二开关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公共电极电路和指纹识别驱动电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公共电极线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相连;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在显示时段内将所述公共电极线与所述公共电极电路导通,在指纹识别时段内将所述公共电极线与所述指纹识别驱动电路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528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