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乙烯-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23509.9 | 申请日: | 2016-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3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冉崇文;陈国华;陈丹青;周豪;高源;朱军;于方波;席军;武世波;杨丽芳;胡斌;张贵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K3/04 |
代理公司: | 11006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龙鑫;王玉双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 石墨 复合物 制备 方法 | ||
一种聚乙烯‑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聚乙烯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进行表面处理,过滤,烘干,得到经表面处理的聚乙烯粉末;2)将上述经表面处理的聚乙烯粉末加入到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中,搅拌,得混合液;3)将上述混合液通过高温喷雾干燥,得到聚乙烯‑石墨烯混合物粉末;4)将上述混合物粉末加入到水合肼溶液中还原,洗涤、烘干,得到聚乙烯‑石墨烯复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乙烯-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属于石墨烯领域。
背景技术
聚乙烯由于其优良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机械、电子等领域。为了不断提高其导电、导热等性能通常还需添加各种填料,如添加导电炭黑、石墨、炭纤维等可以提高聚乙烯的电学性能;添加二氧化硅、碳酸钙等可改善其力学性能。
石墨烯是聚乙烯改性的首选材料之一,其结构为二维片状结构,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和力学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石墨烯抗静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310317580.2)将UHMWPE与石墨烯粉末置于高速搅拌机中搅拌,得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石墨烯复合颗粒;石墨烯粉末分2~50次加入到高速搅拌机中,每次搅拌10~30s,搅拌速度为10000~30000r/min;将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石墨烯复合颗粒在180~240℃下预热5~10min,然后在相同温度、10MPa条件下热压30min,得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石墨烯材料。
石墨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制备,如机械剥离法、氧化还原法、CVD法等。目前,氧化还原法能制备大批量的粉体石墨烯。主要制备流程为:将鳞片石墨与氧化剂(如硫酸、硝酸纳、高锰酸钾)混合,反应一定时间,使石墨转化为氧化石墨;将反应体系中的杂质除尽(如残余的高猛酸钾、硫酸等),得到氧化石墨。氧化石墨的纯化通常是通过离心、水洗、最后烘干。
由于氧化石墨是亲水性的,通常能吸附大量的水,另外氧化石墨对热环境敏感,容易发生还原。一般通过冷冻干燥的办法,除掉产品中的残余水分。冷冻干燥需要低温、真空设备,属于耗能工艺,即便如此,所得到的氧化石墨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还存在一定情况自发还原、叠合,影响后续的应用效果。氧化石墨烯批量干燥也是用喷雾干燥,该法速度快,效率高,如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石墨烯粉体的方法”(申请号:201010593157.1):提出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通过高温或低温喷雾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粉末。
为了更好地利用氧化石墨烯的水分散性,人们也经常将氧化石墨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销售,使用者可以将氧化石墨的水溶液购买来,通过还原,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粉末进行后续的应用。氧化石墨的水溶液通常被应用于与水性高分子的复合,如与聚乙烯醇的复合,因为两者都是水性材料,在水中混合容易实现。
氧化石墨的水溶液也被用于材料的的表面涂覆改性,如将氧化石墨涂覆于材料表面,再进行还原,可以得到具有导电性的表面。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210067339.4“一种聚乙烯/石墨烯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提出将氧化石墨与聚乙烯粉末在乙醇-水介质中混合,在95℃下通过机械搅拌使大量溶剂蒸发后,再在80℃的烘箱中干燥24小时,然后在95℃的真空烘箱中继续干燥24小时以去除残余的溶剂。干燥后的聚合物粉末涂上了一层氧化石墨烯,形成了具有壳核结构的复合粒子,经过还原则得到聚乙烯-石墨烯复合材料。该过程由于溶剂蒸发缓慢,氧化石墨可能逐步出现自叠合。另外,由于聚乙烯与氧化石墨界面亲和力小,溶剂挥发过程中氧化石墨不一定为主吸附到聚乙烯颗粒表面,氧化石墨片本身团聚、堆积的倾向更大些,导致聚乙烯与石墨烯不能均匀分散。
发明内容
聚乙烯塑料改性的石墨烯为粉体状态的石墨烯,聚乙烯与粉体状的石墨烯的复合工艺中,石墨烯难于得到均一的分散,因此,目前为止,石墨烯在聚乙烯中的均一分散仍然是个难题。
本发明提出一个新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聚乙烯与石墨的均一复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乙烯-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35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管用橡胶组合物及软管
- 下一篇:废聚乙烯改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