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纳米级间隙的金属颗粒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23258.4 | 申请日: | 2016-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51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杰;金崇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C23C14/58;C23C14/18;C23C14/02;B22F9/04;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张玲春 |
地址: | 51027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纳米 间隙 金属 颗粒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具有纳米级间隙的金属颗粒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具有纳米级平整度的弹性衬底;
步骤二,在所述弹性衬底表面形成周期性排列的金属颗粒;
步骤三,在弹性衬底的两侧分别向外施加拉力,在垂直于拉力的方向上金属颗粒间距减小,在一定拉伸长度下,在垂直于拉力的方向上相邻金属颗粒间距减小至10nm以下;
其中,步骤二,在所述弹性衬底表面形成周期性排列的金属颗粒的方法为:
21)对所述弹性衬底表面采用氧等离子体刻蚀进行改性处理,刻蚀功率为300-600W,氧气流量为40-90sccm,刻蚀时间为20-60s;
22)在改性后的弹性衬底表面涂覆光刻胶,进行烘烤处理,然后利用激光干涉曝光和显影,在光刻胶表面形成孔阵列;
23)在步骤22)得到的样品表面,利用磁控溅射制备金属薄膜;
24)剥离光刻胶及光刻胶上部的金属层,形成弹性衬底表面的周期性排列的金属颗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纳米级间隙的金属颗粒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衬底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获得纳米级平整度的弹性衬底方法为:
11)利用抛光后硅片的平整表面,将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前驱体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涂覆于抛光后硅片表面,通过在真空皿中抽真空除掉气泡后,将涂覆了聚二甲基硅氧烷前驱体的硅片放置于烤箱中烘烤至固化;所述前驱体包括主体和固化剂;
12)然后将弹性衬底切割成需要的尺寸,并从硅片表面取下,得到具有纳米级平整度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衬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纳米级间隙的金属颗粒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中,在将前驱体混合并涂覆于所述硅片表面之前,还包括在抛光后硅片的表面吸附脱模剂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纳米级间隙的金属颗粒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2)中,所述激光干涉曝光为双光束激光干涉曝光或多光束激光干涉曝光,形成的孔阵列,由激光干涉曝光的条件不同而改变;所述光刻胶厚度为100-600n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纳米级间隙的金属颗粒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3)中,在利用磁控溅射制备金属薄膜之后,还包括蒸发加厚金属薄膜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纳米级间隙的金属颗粒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膜材料为金,银,铝或铜;所述金属薄膜厚度为10-200n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纳米级间隙的金属颗粒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4)中,采用超声剥离或金属撕拉法剥离;剥离前,样品在丙酮或乙醇溶剂中浸泡。
8.一种具有纳米级间隙的金属颗粒,其特征在于:按照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制备的金属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325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