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衬胶三螺杆泵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91828.6 | 申请日: | 2016-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97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竺柏康;尹全林;丁波;朱根民;张仁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69/00;B29C45/34;B29C65/48;B29L31/08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张群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山市临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衬胶三 螺杆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螺杆泵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衬胶三螺杆泵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三螺杆泵因其具有结构合理、节能环保、螺杆转子不会出现单边磨损、泄漏点少、泄漏量低、能有效降低油污对环境的影响、节电效果显著等优点而受到越老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显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船舶、环保等支柱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螺杆泵是靠相互啮合的螺杆作旋转运动而进行工作的,在螺杆转动过程中,物料会与螺杆、泵体内壁产生一定的摩擦,使螺杆与泵体内壁、螺杆之间的工作表面逐渐磨损,螺杆直径逐渐缩小,泵体的内孔直径逐渐增大。这样,螺杆与螺杆之间、螺杆与泵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会随着二者的逐渐磨损而一点点加大,这就增加了运输物料前进时的泄漏流量,同时,当螺杆泵输送杂质含量较高的液体时,一些较硬的杂质容易将螺杆卡死,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研发一种新的螺杆泵以提高螺杆的抗磨损能力、提高螺杆的密封性能和介质通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螺杆上衬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螺杆泵的耐磨性能,然而,如何高质量地对螺杆泵完成衬胶则是关键问题。
现有技术中,一般在对螺杆进行衬胶时,首先是将待衬胶螺杆放入与螺杆表面成一定螺纹形状的长条模具中,胶体在注胶机的作用下,进入模具通道,完全依靠压力和自身的流动充满整个模具通道,然而,由于整个流道较长,胶体沿途受到模具内壁、螺杆外壁的较大摩擦力,难以做到快速、完全地使整个胶体充满流道,导致螺杆表面会出现衬胶不均匀或出现气泡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人在申请公布号为CN10479124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双螺杆泵及其相应的衬胶三螺杆泵的制备方法》(申请号:CN201510172659.X)中,通过局部注胶、局部排气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注胶难度,提高了衬胶质量。但是,经过长期实践,本发明人发现,由于在衬胶过程中模具中部的排气口不断排气,导致模具通道内压力难以提升,且螺杆各个部分所承受的压力并不相同,螺杆上正对胶体流向的螺杆面受压较大,而背向胶体流量的螺杆面受压较小,压力差的存在导致胶体在螺杆表面的附着能力不同,仍旧存在衬胶不均匀的问题。
因此,对于目前衬胶三螺杆泵的制备方法,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衬胶均匀性好、便于装配、耐磨损的衬胶三螺杆泵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衬胶三螺杆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三螺杆泵的从动螺杆外表面进行去油、喷砂处理,然后清洗并干燥;
(2)在干燥后的从动螺杆外表面涂上粘接剂层;
(3)将从动螺杆放入螺杆模具中进行注胶:所述螺杆模具为一开合式的圆筒状结构,该螺杆模具上具有沿轴向开设的与从动螺杆轴相匹配的通道,该通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注胶口,该通道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注胶口,该通道中部开有多个沿模具周向间隔布置的排气口,且各排气口上设置有过滤装置;注胶过程中所述螺杆以10~20转/分的转速进行转动;
(4)注胶完成后将螺杆模具置于橡胶硫化罐中硫化成型;
(5)最后用冷水对螺杆模具进行循环冷却后,打开螺杆模具,即得到所需的衬胶从动螺杆;
(6)将两个衬胶从动螺杆与一个未衬胶的主动螺杆组装在泵体中,两个衬胶从动螺杆分别位于主动螺杆的上下两侧并与主动螺杆相啮合。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排气口上设置有压力表,该压力表为两个并在螺杆模具上呈轴对称布置;并且,两压力表之间的任一排气口上还设置有安全阀。设置该压力表,可以在衬胶过程中实时的对螺杆面所受到的压力进行监控,并通过安全阀调节模具通道内的注胶压力。
优选地,所述排气口个数为6~10个,所述排气口的直径为0.1~0.3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918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