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移动终端的充电电路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74002.9 | 申请日: | 2016-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2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彭科仁;张一博;王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移动 终端 充电 电路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电路及其方法,具体是一种智能移动终端的充电电路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半导体、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其他移动终端也随之飞速的发展,从仅仅能够完成通信功能的手机,已经发展为了可以让人们互相视频通话、玩3D游戏、听歌、拍高清照片、浏览信息、天气、导航、打印、扫描和完成文件的快速传输等,智能终端功能的强大以及完善,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智能移动端的众多功能以及对美观、轻薄、便携的要求使得电池容量较少,所以就造成了移动终端续航能力的差,同样也使得如打印、扫描等众多功能不能够使用。如果用背夹电池、背夹打印机、背夹扫描等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问题来了,背夹充电与智能移动终端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的之间的关系,因为技术和方案的原因,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时候要用到手机时,手机没电了但是又不方便充电,我们会用到背夹电池,为了方便操作给背夹带有座充,若背夹没电了,就可以直接放入座充内进行充电,当我们在使用背夹电池给手机充电的时候,又要使用数据传输或者OTG功能,此时背夹电池充电和数据传输的关系就成了一个问题。当我们在使用背夹电池充电时,又使用了手机充电功能,此时背夹电池和数据传输的关系就成了一个问题,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困扰设计人员和消费者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俗来讲我们把智能移动终端比作为一个受体,那么背夹电池和通过USB接口充电就成为两个施体,事实上两个施体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受体上,所以就需要一个管理两个施体的东西出现。
所以如果能在手机内部增加一个充电管理,就能解决背夹充电与智能移动终端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的之间的复杂关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移动终端的充电电路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移动终端的充电电路,包括智能移动终端和背夹电池,智能移动终端中的电阻R1、R2和CPU组成了检测USB电压的电路,背夹电池电压通过boost电路送到智能移动终端的接口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智能移动终端的方法,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在使用背夹时:a、智能移动终端会放在背夹电池上进行充电,智能移动终端进行USB接口充电或者用PC进行数据传输时,CPU会检测到时USB接口有高电平,此时CPU就会给控制电路给一个高电平,这样就能够切断背夹电池对智能移动终端的充电电路,使背夹电池不能给智能移动终端进行充电;b、智能移动终端会放在背夹电池上进行充电,USB接口没有电接入时,一直保持正常的充电;(2)在不使用背夹时:智能移动终端进行USB接口充电或者用PC进行数据传输时,CPU会检测到时USB接口有高电平,此时CPU就会给控制电路给一个高电平,切断背夹电池对智能移动终端的充电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充电管理方法能够检测是否通过USB接口给智能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USB接口有电接入就可以完全关闭背夹电池对智能移动终端的充电,这样既可以完成数据的传输也可以完成无冲突的通过USB接口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移动终端的充电电路及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2为智能移动终端的充电电路及其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一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40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