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隔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67096.7 | 申请日: | 2016-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3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钟静清;韦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申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K9/06;C08K3/36;B29C47/92;B29C51/46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李勤辉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东***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隔音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隔音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达,噪音污染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吸收噪音,降低噪音污染已经关系到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各种各样的吸收声波的材料随之产生。其隔音原理都是利用当声波通过某种物体时,该物体能够吸收、反射削弱以至隔断声波的继续传播,从而达到隔音的效果。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隔音材料的隔音性能、耐热性、力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材料也越来越难以满足要求。
传统配方的汽车隔音材料的隔音层中的各种热塑性树脂分子之间结合不够紧密,且热塑性树脂与填料之间界面结合差,不够密实,难以达到理想的隔音效果,且由于添加了大量无机填料,增大了材料重量,与汽车轻量化的趋势相背离。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填料添加较少、隔音效果较好的汽车隔音材料。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汽车隔音材料,其由以下质量分数组成:
90—100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10份纳米二氧化硅,1—2份偶联剂,1—2份交联剂,0.5—1份抗氧剂。
作为优选,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醋酸乙烯酯的含量为30—40wt%。
作为优选,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40—80nm,比表面积为150—200m2/g。
作为优选,所述偶联剂采用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或乙二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作为优选,所述交联剂采用过氧化硬脂酰、过氧化对氯苯甲酰或过氧化二异丙苯。
作为优选,所述抗氧剂采用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隔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质量比用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纳米二氧化硅的性能;
(2)再按质量分数加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交联剂和抗氧剂,并混合均匀;
(3)然后用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造粒;
(4)接着将上述粒料用模具置于硫化机上制成膜片;
(5)最后对膜片进行真空热压,得到隔音片材。
作为优选,所述挤出机的工作温度保持80—100℃。
作为优选,热压时,温度为130—150℃,真空度为-0.1MPa,热压时间为15—25min。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隔音材料采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并以纳米二氧化硅为填料,不仅填料添加量较少,而且制备的材料隔音效果较好;同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隔音片材不仅密度较小,而且质量较轻,符合汽车轻量化的趋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汽车隔音材料,其由以下质量分数组成:
90—100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醋酸乙烯酯的含量为30—40wt%,使得共聚物的快速粘结性能较好;且共聚物不含溶剂,不污染环境,安全性较高。
3—10份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硅具有多孔性,高分散性,质轻,化学稳定性较好,其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界面结合强度。本发明采用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40—80nm,比表面积为150—200m2/g,可达到最佳的隔音效果。
1—2份偶联剂,其可降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粘度,改善纳米二氧化硅的分散度以提高加工性能,进而使制备的材料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及机械性能等;本发明的偶联剂采用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或乙二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1—2份交联剂,交联剂的含量无需过高,只需其能使热塑性树脂充分固化交联即可,本发明采用过氧化硬脂酰、过氧化对氯苯甲酰或过氧化二异丙苯,可获得更好的效果;0.5—1份抗氧剂,抗氧剂采用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其具有高的抗氧化能力,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相容性好,不析出,不会污染产品。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申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申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670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