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44666.0 | 申请日: | 2016-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57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朱益民;沙林;王宁会;王滢;李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苏州七季环科织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1/44 | 分类号: | D06M11/44;D06M15/564;D06M13/207;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李馨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织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轻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赋予织物单一的防水、透湿、阻燃、拒油和耐气候等功能并不少见,且相应的整理工艺日趋成熟。上述产品虽具有某种特殊功能,但已显得功能单一,不能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纺织品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对于旅游、运输、产业用布、航空航天和军工等领域,功能单一的纺织品更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将织物改进,得到了具有隔热、阻燃、抗菌和电磁屏蔽为主要功能,兼具防水、透气、透湿、防静电和防紫外线等多种功能的织物,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物,所述织物包括改性织物本体、改性纳米氢氧化镁层、水性聚氨酯树脂层,所述改性纳米氢氧化镁层将改性织物本体包覆在其内,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层将包覆改性纳米氢氧化镁层的改性织物本体包覆在其内。
本发明所述改性织物本体优选为多元羧酸法改性织物本体。
本发明所述改性纳米氢氧化镁层中的改性纳米氢氧化镁优选为水热法改性纳米氢氧化镁。
本发明所述改性纳米氢氧化镁层包覆在改性织物本体上的重量优选为5-7g/m2。
本发明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层,按重量份,优选为由下述组分组成:
水性聚氨酯树脂9-15份
改性纳米氢氧化镁1-3份。
本发明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层中的改性纳米氢氧化镁优选为水热法改性纳米氢氧化镁。
本发明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层包覆在改性纳米氢氧化镁层上的重量优选为25-30g/m2。
本发明利用氢氧化镁具有阻燃、抗菌及电磁屏蔽的功能性,再根据氢氧化镁粒径越小,分散性越好,其功能性越强的特点,先对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使纳米氢氧化镁颗粒在改性后均匀、充分且牢固的结合在织物表面,而织物后处理中使用的涂层技术又使织物表面具有微粒化,结合氢氧化镁的阻燃特性,织物又体现出高效隔温、防紫外线和防水等功能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织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采用多元羧酸法对织物本体进行改性,得到改性织物本体;
②采用水热法对氢氧化镁进行改性,得到改性纳米氢氧化镁;
③将改性织物本体与改性纳米氢氧化镁采用浸轧烘燥技术使改性织物本体包覆在改性纳米氢氧化镁层内;
④按预定重量份,将水性聚氨酯树脂与改性纳米氢氧化镁混匀后涂在改性纳米氢氧化镁层的表面上。
本发明所述织物本体的改性方法优选为将织物本体在柠檬酸与次亚磷酸钠混合液中进行两次浸渍处理,所述柠檬酸与次亚磷酸钠的重量比为2-3:1-2,每次浸渍时间为15-20min,浸渍后取出,80-100℃烘干10-15min,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得到改性棉织物。
本发明所述纳米氢氧化镁的改性方法优选为用4-6mol/L矿化剂氢氧化钠溶液将氢氧化镁调节填充度至60-70%,超声分散,200-250℃水热反应15-20d,得到具有六角片状特殊形貌的晶体氢氧化镁,稀释、抽滤、依次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清洗、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纳米氢氧化镁。
本发明所述将改性织物本体包覆在改性纳米氢氧化镁层内的方法为将改性棉织物与改性纳米氢氧化镁进行浸渍处理,二浸二轧,浴比为10-15:1-5,浸渍温度为100-120℃,每次浸渍时间为15-20min,浸轧后取出,80-100℃烘干2-3min。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
①本发明制备的织物不仅环境友好还功能多样,具有隔热、阻燃、抗菌及电磁屏蔽的主要功能,兼具防水、透气、透湿、防静电和防紫外线等多功能性;
②本发明制备的织物具有附着力强、工艺简单及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本发明附图3幅,
图1为实施例1所述未经任何处理的棉织物的SEM照片;
图2为实施例1所述改性纳米氢氧化镁附着于棉织物纤维表面的SEM照片;
图3为实施例1所述改性纳米氢氧化镁渗透于棉织物纤维间隙的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非限制性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下述水性聚氨酯树脂购于丹东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FS-801。
实施例1
一种多功能棉织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苏州七季环科织物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苏州七季环科织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46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