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用自动返航激光定位系统、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43913.5 | 申请日: | 2016-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6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黄汕;许松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远市巨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11518 广东省清远市高新区科技创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自动 返航 激光 定位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用自动返航激光定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设置于无人机机体上的主控模块、激光定位仪、感光传感器,以及设置于无人机返航点的用于供所述激光定位仪进行识别并定位的激光识别仪,所述激光定位仪与感光传感器均与主控模块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无人机用自动返航激光定位系统,其具有返航降落定位准确、自动化程度高、降落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使无人机在自动返航、失控返航和低光返航等返航模式下均可准确安全降落到返航点位置上,并可有效避免人员伤亡和无人机丢失的情况的出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用自动返航激光定位系统及具有该激光定位系统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无人机用自动返航系统仅仅依靠GPS和飞控记录的起飞点经纬度来返航,其降落过程为:无人机返航到返航点上空,悬停几秒,然后降落。因此,无人机返回返航点(即无人机起飞前记录的起飞点)的精准度极低,误差达到两至三米,有时甚至会直接返回到驾驶员的正上方,需要驾驶员不断调整无人机的空中位置来让无人机安全降落在某一区域上,其根本达不到定位降落的效果;当无人机失控返航,遥控器无法对无人机操控,若无人机返回到驾驶员的正上方时就直接降落,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当无人机在晚上或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自动返航,驾驶员无法看见无人机,无人机返航回来降落就会不知去向,万一返回到驾驶员或其他地面人员的正上方并降落,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返航降落定位准确、安全的定位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机用自动返航激光定位系统及具有该激光定位系统的无人机,以克服现有无人机现有返航定位系统定位不够准确和安全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人机用自动返航激光定位系统,包括设置于无人机机体上的主控模块、激光定位仪,以及设置于无人机返航点的用于供所述激光定位仪进行识别并定位的激光识别仪,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激光定位仪连接;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当无人机返航并在返航点附近上空悬停时,向所述激光定位仪发出发射激光的控制指令;所述激光定位仪接收到所述发射激光的控制指令后发出激光光束,并对所述激光识别仪进行识别;
当所述激光定位仪识别出所述激光识别仪后,向所述主控模块反馈相应的位置信息,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并确定所述激光识别仪的位置,然后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调整无人机在空中的位置,并使无人机降落在所述返航点的位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定位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无人机机体上的感光传感器,该感光传感器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感光传感器用于检测无人机所处环境的光线信息并将其反馈至所述主控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光线信息判断无人机是否处于低光环境状态,当主控模块判断无人机处于低光环境状态时,主控模块发出自动返航指令,使无人机自动返航并降落在所述返航点的位置上。
较佳地,所述感光传感器包括相互连接的光线感应眼与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还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激光定位仪包括相互连接的激光发射器与归中定位模块,所述归中定位模块还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所述激光发射器用于发射激光光束并识别所述激光识别仪,所述归中定位模块用于确定无人机所在位置并向所述主控模块发出相应的指令,以使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接收到指令后,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调整无人机在空中的位置,并使无人机降落在所述返航点的位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定位仪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无人机机身底部的聚光外壳,所述激光发射器、归中定位模块均安装于该聚光外壳上。
优选地,所述聚光外壳的内壁与所述激光发射器的中轴线形成的夹角W为10º~15º。较佳地,所述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光束向所述返航点所在地面投射形成一圆形的激光投影区域,该激光投影区域用于作为提示所述无人机降落所在位置的降落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远市巨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清远市巨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39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云台控制器的控制算法
- 下一篇:基于生物激励模型的UUV虚拟速度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