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光纤准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9537.2 | 申请日: | 2016-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9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党安红;丁圣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00 | 分类号: | G02F1/00;G02F1/01;G02B6/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0 | 代理人: | 黄凤茹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光纤 系统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可调光纤准直系统,包括单模光纤、气体环境、气敏材料薄膜,还包括准直器件;准直器件为渐变折射率棒透镜或渐变折射率光纤,其入射端面相对于横截面倾斜;在单模光纤的部分表面或渐变折射率光纤的部分表面镀有气敏材料薄膜;气体环境是一个充满气体的密封容器,将镀膜部分光纤置于气体环境内;气体与气敏材料薄膜发生化学反应,气敏材料薄膜与镀膜部分光纤表面之间的剪应力使得光纤发生轴向形变,从而使得激光光程发生改变,由此改变出射准直器件端面处激光的发散角。本发明可通过控制气体的分压调节气敏材料的形变量,从而使得出射光的发散角在最大发散角和最小发散角之间精密可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子领域,涉及光学、光电子学和机械学,尤其涉及一种对空间光传输系统中发射端光信号进行预准直的可调光纤准直系统。
背景技术
在空间光传输过程中,光束的发散角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一般地,必须对发射光的发散角进行压缩,压缩光束发散角的器件采用准直器。现有的空间光传输系统中,准直器主要有倒置望远镜准直器和光纤准直器。倒置望远镜准直器通常由两片凸透镜构成,第一片透镜的后焦点与第二片透镜的前焦点位置重合。光纤准直器主要由单模光纤和渐变折射率光纤/渐变折射率棒组成。对于包含渐变渐变折射率棒的光纤准直器,通常还会有插针和套管等部件用来固持单模光纤和渐变折射率棒。光纤准直器利用渐变折射率光纤/渐变折射率棒的自聚焦特性达到对激光进行准直的光学效果。其中,光纤准直器因具有灵活、方便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目前主要的光纤准直器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要由单模光纤和渐变折射率光纤组成,另一种是主要由单模光纤和渐变折射率棒组成。前一种在封装时已经将单模光纤和渐变折射率光纤熔接在一起,并通过热处理使得出射光的光学效果达到最佳。后一种在封装的过程是先将单模光纤插入插针中,并将插针与渐变折射率棒粘合在一起,然后调节单模光纤与渐变折射率棒的相对位置,待出射光光学效果最佳时将单模光纤与插针粘合。在现有的专利中,关于后一种的论述相对较多,其制作工艺也相对成熟;然而与前一种光纤准直器相比,其体积较大。
最典型的光纤准直器由美国专利20050185887给出,其原理图如附图2所示。附图2所示的光纤准直器包括:单模光纤101,其末端夹持在毛细管105中;渐变折射率棒透镜108,与毛细管105一起封装在套管109中;渐变折射率棒透镜108将出射单模光纤101的光进行准直;渐变折射率棒透镜108的入射端面相对于其轴心略微倾斜,以减小反射的影响。
利用光纤准直器对激光进行准直的关键在于:1)渐变折射率光纤/渐变折射率棒必须为某一固定长度,2)单模光纤出射光的焦点必须位于渐变折射率光纤/渐变折射率棒的焦平面上。前者对渐变折射率光纤/渐变折射率棒的生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后者对于光纤准直器的封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两个条件其中任何一个有误差都将导致光纤准直器的出射光不理想。但是,无论是上述哪种光纤准直器,在确定单模光纤和渐变折射率光纤/渐变折射率棒的相对位置时,均采用机械调节方法,容易引入偶然误差,一致性不好。现有的高精密设备中,位置精度大致在微米至亚微米量级。因此,上述光纤准直器的在制作过程中的调节精度也受限于微米至亚微米量级。因此,传统光纤准直器方案无法自由调整,实际使用极为不便。
同时,在实际的空间光传输系统中,由于存在大气湍流和收发两端对准误差的影响,光束的发散角并不是越小越好;而是根据实时的湍流强度和对准误差,存在一个最优发散角,即空间光传输系统的最优光束发散角随信道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实际的空间光传输系统应用中,光束的发散角需要实时精确可调。
综上所述,附图2所代表的现有的光纤准直器,其输出光发散角是固定的,并且需要精确装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空间光传输系统中发射端光信号进行预准直的可调光纤准直系统,采用在单模光纤或者渐变折射率光纤的表面镀有气敏材料薄膜,通过控制气体的分压调节气敏材料的形变量,从而使得出射光的发散角在最大发散角和最小发散角之间精密可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95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弹性铰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