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模数硅酸盐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9464.7 | 申请日: | 2016-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05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吉人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32 | 分类号: | C01B3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硅酸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硅酸盐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高模数硅酸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泡花碱的生产是把原料为石英砂、纯碱,将二者按一定摩尔比例混合送至反射窑炉中,经高温煅烧,用水溶解后包装即为液体泡花碱,俗称硅酸盐。
高模数硅酸盐一般是指模数在3.8~4.5之间,浓度为30%的液体硅酸盐。高模数硅酸盐主要应用于水性无机富锌防腐涂料,应用于地下工程中,还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地基加固和土质稳定剂。国外如日本几家规模较大的化学工业公司,以硅酸钠为基料,加上不同固化剂进行复配,不仅效果明显,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其附加值,可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漏损。在我国,高模数硅酸盐是一个新产品,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
液相法无法生产模数高于3的硅酸盐。从理论上讲固相法可以生产模数从2.55-4.13的硅酸盐,而实际生产中,模数低于3的硅酸盐液体一般是由较高模数的硅酸盐(模数:3.1~3.5)进行调配的,因为模数低,其碱含量高,在熔制过程中,对炉的损坏极大。而模数高于3.5时,碱的助熔效果较低,炉温需要高过1450℃,且不易控制。
硅酸盐的模数实质上是硅酸盐中硅醚醇的聚合度,高模数的硅酸盐在性能上表现更加突出,作为水性无机富锌涂料的基料,高模数的硅酸盐比低模数的硅酸盐具有更好的耐水性和耐腐蚀性能,涂膜具有好的柔韧性。
目前,供应市场的高模数硅酸盐,其模数一般为3.5-4.0。但目前涂料用硅酸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硅酸盐产品的模数较低,涂膜比较脆;2)即使拼合硅溶胶,提高了模数,性能略有提高;但是,仍然不是十分理想的;3)采用现有技术,很难实现技术突破,模数难以实现大幅度的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高模数硅酸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超高模数硅酸盐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步骤1)用高纯水将模数为3.41-3.6的市售硅酸盐溶液稀释成4-8wt%的工业硅酸盐溶液;
步骤2)采用活性炭对所述工业硅酸盐溶液进行吸附处理,以除去工业硅酸盐溶液中的杂质;
步骤3)将工业硅酸盐溶液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得到pH值为2-4的酸性聚硅醚醇;
步骤4)在60-70℃、720mm汞柱真空度下减压蒸发浓缩,浓缩至聚硅醚醇中的SiO2含量达到24wt%;
步骤5)将浓缩的聚硅醚醇投入反应釜中,按照聚硅醚醇∶含氮有机溶剂=1:1的重量比例加入含氮有机溶剂,720mm汞柱真空度下减压蒸馏,直至将水蒸净;在蒸出溶剂水的过程中,取样,用二氧化硅法和异氰酸酯法判断脱水程度和聚合程度;
步骤6)将温度升高至80-90℃,并继续取样检测,当模数达到目标值时,降温至70℃以下;在搅拌下用氨水调整pH值至中性;
步骤7)在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锂;
步骤8)加入高纯水,升温,减压蒸馏出含氮有机溶剂;当残留含氮有机溶剂≤5wt%时,即停止蒸馏;
步骤9)用水调整固含量至预设范围,即得到超高模数硅酸盐。
优选的是,所述的超高模数硅酸盐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7)中所添加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锂的加入摩尔量为1/目标模数。
优选的是,所述的超高模数硅酸盐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含氮有机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乙腈、吡啶或其组合。
优选的是,所述的超高模数硅酸盐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含氮有机溶剂包括:
N,N-二甲基甲酰胺 50-60wt%;
乙腈 10-20wt%;
吡啶 20-40wt%。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案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出高附加值的超高模数的硅酸钠、硅酸钾或硅酸锂;它们可以应用于水性无机富锌防腐涂料及其他领域,采用含超高模数硅酸盐的水性无机富锌防腐涂料的柔韧性可以通过2mm弯曲轴试验,耐冲击性可以达到50Kg·cm,耐盐雾性能得到有效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国标工业硅酸盐的模数一般在2.2-3.6,硅酸钠水溶液中单个硅酸钠分子按照硅钠比,应有2:1,3:1及4:1三种情况,其分子结构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吉人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吉人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94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B2F4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碳化钛原料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