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报警刹车片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34892.0 | 申请日: | 2016-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2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德业摩擦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6/02 | 分类号: | F16D66/02;F16D6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报警 刹车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报警刹车片。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刹车系统中,刹车片是最关键的安全零件,所有刹车效果的好坏 都是由刹车片起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刹车失效而引起的车祸频发,造成了大 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刹车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刹车片磨损到一定程度后,脱落或无法产 生制动所需的力。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刹车片上安装报警装置来对刹车片的摩 擦块的厚度进行报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设置在摩擦块内的导体片 来触发报警装置进行报警,这种方法需要增加从汽车底盘到驾驶室内的布线, 且消耗电能;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在摩擦块的极限位置不同的材料,使其与刹车 盘摩擦并产生异响,这种方法只能够在制动过程中触发警报,而制动时,驾驶 人员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前方的路况上,不易听到警报。
如何在摩擦块的磨损达到极限后,在汽车非制动时也能够触发警报是本技 术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动报警刹车片。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动报警刹车片,包括钢板、隔热板和摩擦块,三者层 叠设置形成刹车片,且钢板和摩擦块位于隔热板的两侧;其中还包括轮叉、啸 鸣轮、弹性元件、轮轴、紧绳;
刹车片靠近摩擦块的一侧设有条形槽,条形槽的底部设有第一孔;
轮叉包括叉杆和叉臂,啸鸣轮上设有哨孔,啸鸣轮可转动安装在轮轴上, 轮轴可转动安装在轮叉上,啸鸣轮位于轮叉的两叉臂之间;
轮叉可滑动安装在钢板上,且轮叉位于条形槽内,其滑动方向与摩擦块的 摩擦面垂直;
弹性元件第一端与钢板连接,且该端位于第一孔内,弹性元件的第二端可 与叉杆远离叉臂的一端连接,紧绳的第一端与弹性元件的第一端连接,紧绳的 第二端穿过弹性元件的第二端并绕回到弹性元件的第一端;
叉杆远离叉臂的一端安装有断绳刀,根据断绳刀位置的不同,弹性元件具 有两种工作状态,第一状态下,弹性元件被紧绳紧固,处于被压缩状态;第二 状态下,紧绳断开,弹性元件推动叉杆,并使啸鸣轮抵靠在刹车盘上;
第一状态下,啸鸣轮与摩擦块的预警平面相切。
优选的,啸鸣轮的轴线与刹车盘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内,且相互垂直。
优选的,断绳刀的具有刀刃的一侧为V字形。
优选的,啸鸣轮的两侧均设有哨孔,且哨孔的开口方向垂直与哨孔所在位 置与啸鸣轮轴线的位置。
优选的,啸鸣轮的外周由石棉或碳纤维材料制成。
优选的,摩擦块上的预警平面与极限平面之间的距离为1.5-3mm。
优选的,条形槽的槽壁上设有滑槽,两叉臂的外侧设有与该滑槽相配合的 支杆。
优选的,还包括弹性体,弹性体的一端与支杆连接,另一端与滑槽端面连 接,且弹性体位于支杆远离叉杆的一侧;弹性体的刚度小于弹性元件的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报警刹车片,通过在刹车片上设置条形槽,并在条 形槽内安装轮叉,轮叉叉杆远离叉臂的一端安装在条形槽底的第一孔内,并在 第一孔的底部安装有一个被紧绳系紧的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处于压紧状态, 叉杆远离叉臂的一侧设有断绳刀,两叉臂之间安装有啸鸣轮,啸鸣轮与摩擦块 上的警戒平面相切。当摩擦块磨损到警戒平面时,啸鸣轮在制动的过程中与刹 车盘接触并转动,从而使气流在与啸鸣轮上的哨孔相对流动时产生报警声;摩 擦块继续磨损,在制动的过程中,啸鸣轮相对于摩擦块向靠近钢板的一侧运动, 从而使断绳刀将弹性元件上的紧绳切断。制动结束后,弹性元件在自身的弹力 作用下恢复原长,并通过轮叉推动啸鸣轮使其抵靠到刹车盘上;当汽车再次行 驶时,啸鸣轮在刹车盘的带动下转动并产生报警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 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德业摩擦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德业摩擦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48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性可变形减振器
- 下一篇:车辆用盘式制动器间隙自调整机构及自调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