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秸秆制备水处理吸附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0412.3 | 申请日: | 201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8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一良;吴娇;周培国;荆丹丹;韩建刚;李萍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28;B01J20/30;C02F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秸秆 制备 水处理 吸附 材料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秸秆制备水处理吸附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秸秆去掉外层表皮,切成长4‑6mm小段,干燥备用;(2)向步骤(1)得到的秸秆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浸渍2‑6小时;(3)步骤(2)处理后的秸秆水洗后沥干,加入铁盐溶液,振荡2小时以上;(4)步骤(3)处理后的秸秆用水洗涤至洗出液pH值为7‑8;(5)步骤(4)处理后的材料将水沥干后,烘干即得到水处理吸附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利用秸秆制备水处理吸附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储量丰富,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引起学者高度关注。其中利用秸秆制备吸附剂是一个重要方向。由于秸秆本身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不强,因此需要进行改性。常规的酸、碱、高温、蒸汽爆破、化学接枝等改性方法过程复杂,而且效果并不好。
近些年来,水合氧化铁(HFO)引起了环保学者的关注,因其环境友好、价格低廉、化学稳定性好,且在不同pH环境条件下可以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等独特优点,被认为是极具前景的吸附剂。但HFO颗粒极细(2-10nm左右),不易从水中沉降分离,若直接应用于柱吸附等流态的处理系统中将引起很大压降。将HFO的细小颗粒负载到某些载体表面可以很好地避免该问题。
国内外学者曾报道将水合氧化铁(HFO)负载到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上,先将Fe3+阳离子交换到树脂的功能基上,然后加碱对Fe3+进行原位沉积形成HFO,该技术路线取得了很好的负载效果,已成为惯常采用的负载HFO的思路和方案。比如中国发明专利CN 104138748公开了一种制备重金属吸附剂的技术方法,先将木材、玉米棒、秸秆等废弃物粉碎成颗粒(0.1-1.0mm),然后与Fe(III)盐溶液接触,再用NaOH-NaCl混合溶液进行沉淀,从而将HFO负载到废弃物颗粒表面,制得重金属吸附剂。该种技术方法的缺点在于:(1)秸秆等生物质本身对Fe(III)的亲和力不强,吸附量很小,将废弃物充分粉碎可以暴露出较多的活性位点,但这需要消耗较多的动力和能量,而且对Fe(III)吸附量的提升仍有限;(2)所制得的吸附剂呈粉末状,在水中不易分离,水处理中容易流失,柱吸附中压降大,而且机械强度差,在实际使用中不方便;(3)现有技术中,形成的氧化铁胶体与秸秆之间缺少强健结合,可以推测HFO的负载不够稳定,其公开文件也未能给出相关稳定性的证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秸秆制备水处理吸附材料的方法,该吸附材料具有HFO负载量大、负载更稳定、在水处理中使用更方便的优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利用秸秆制备水处理吸附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秸秆去掉外层表皮,切成长4-6mm小段,干燥备用;
(2)向步骤(1)得到的秸秆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浸渍2-6小时;
(3)步骤(2)处理后的秸秆水洗后沥干,加入铁盐溶液,振荡2小时以上;
(4)步骤(3)处理后的秸秆用水洗涤至洗出液pH值为7-8;
(5)步骤(4)处理后的材料将水沥干后,烘干即得到水处理吸附材料。
步骤(1)中,所述的小段为环状结构。秸秆切成小段后可以自然形成这种中空的环状结构,这种环状结构可以使吸附材料的流体力学性能以及机械强度大大改善,在水中容易分离,在水处理中不易流失,柱压降小,使用方便。优选控制长径比为(0.8-1.5):1。
步骤(1)中,所述的干燥为自然风干或在60-80℃以下烘干;步骤(5)中,所述的烘干为在50-70℃下烘干。
步骤(2)中,所述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5-20wt%;对于每克秸秆,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量为20-40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04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乙烯系聚合物以及由其得到的成型体
- 下一篇:产生受体和配体同种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