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铃虫抗性基因AQ47检测引物组、试剂盒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27795.9 | 申请日: | 2016-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11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玲;万鹏;吴孔明;王金涛;丛胜波;许冬;黄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灵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6 | 代理人: | 郑利华;熊剑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铃虫 抗性 基因 aq47 检测 引物 试剂盒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红铃虫抗性基因 AQ47检测引物组、试剂盒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自1997年种植转Bt基因棉花以来,现 全国年种植面积已达550万hm2,在全世界居第二位,仅次于印度[1]。根据中棉 所、全国优质棉科技服务项目组2007年对全国16个产棉省(市区)的调查结果, 全国棉花播种品种471个,其中转基因抗虫棉157个,占全部品种的33.3%, 其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66.1%。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转基因棉花品种 中,除少数品种外为转CryIA+CpTI双价抗虫棉外,绝大多数品种都为转单价 Bt基因棉。而且在157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中,除了其中4个为美国引进品种, 其他几乎所有品种的基因来源高度集中,基本都是CryIA基因。按照科学规律, 单价抗虫棉在大田生产上一般只能安全应用8~10年,而转基因抗虫棉在中国 种植时间已达10多年,红铃虫对Bt基因产生抗性的风险已越来越大。因此鉴 定田间靶标昆虫对Bt棉花产生的抗性基因类型、监测其抗性基因频率的变化, 有助于及时掌握田间种群对Bt棉化的抗性发展情况,研究与制定合理的抗性治 理措施,以延缓害虫对Bt棉花抗性的产生。
发明内容
红铃虫对Bt蛋白产生抗性目前已知的主要表现为钙粘蛋白基因突变。从基 因BANK中可以查知,红铃虫的突变类型已达到了23种(见表1)。近年来,我 们从长江流域田间种群中筛选并纯化出一个红铃虫Cry1Ac抗性品系,即AQ47 品系(cDNA:KU254194;gDNA:KU254196),该抗性品系由钙粘蛋白基因突变导致 红铃虫对Cry1Ac蛋白不敏感。具体突变情况如下:与敏感品系红铃虫(AS)(登 陆号:AY198374.1)相比,AQ47品系红铃虫钙粘蛋白的基因组序列缺失314个 碱基,缺失部分包含外显子区域,导致其cDNA序列对应区域,即第4620~第4826 的207个碱基缺失,蛋白序列缺失69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跨膜结构缺失,无跨 膜区域(参见附图1)。经基因序列比对表明,该突变基因与基因BANK中已注册 的红铃虫所有钙粘蛋白基因均不相同,故其为一种新的抗性基因。
表1基因BANK中已注册的红铃虫钙粘蛋白抗性基因种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未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77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