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鱼华支睾吸虫病口服疫苗及其制备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17516.0 | 申请日: | 2016-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6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余新炳;唐泽丽;孙恒昌;姜红烨;黄艳;陈庭金;林志鹏;周心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75;A61K39/00;A61P3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郭婧婧;许亦琳 |
地址: | 51027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华支睾 吸虫 口服 疫苗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华支睾吸虫病口服疫苗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融合蛋白,含有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衣壳蛋白CotC和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华支睾吸虫病口服疫苗及其制备与应用。
背景技术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又称肝吸虫病,是我国流行范围最广、受威胁人口最多、危害程度最大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病主要由于食入含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C.sinensis)感染期囊蚴的淡水鱼或虾所致。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引起胆道炎症、胆管阻塞,甚至胆管癌、肝硬化及肝癌等疾病。据WHO报道,华支睾吸虫感染者患胆管癌风险是正常人的58倍,患肝硬化风险是正常人的30倍,患肝癌风险是正常人15倍。2009年3月,华支睾吸虫被WHO确定为胆管癌的直接病因学因素。当前全球约有1500万名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主要分布于东亚,包括中国、韩国、越南和俄罗斯等地。其中中国感染者近1300万名,数量居全球首位,占总数的85%以上,且仍有增加趋势,其中广东省感染情况最为严重,约有接近600万华支睾吸虫感染者,流行区感染率高达60%。
由于流行病区居民喜食生鱼的习惯长期存在且很难改变,而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种类及分布广泛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华支睾吸虫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已严重影响到人群健康和淡水鱼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针对肝吸虫病的防治策略很多,但未取得满意的控制疾病传播的效果。由于该病主要是由于人食入含华支睾吸虫感染期囊蚴的淡水鱼或虾所致,故预防华支睾吸虫病应抓住经口感染这一环节,以预防为主、将关口前移,防止食入活囊蚴是防治本病的关键。近几年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率居高不下,2010年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率达到86.57%,2015年黑龙江省肇源县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6.47%,其中麦穗鱼、柳根鱼和船丁鱼的感染率分别为92.45%(98/106)、78.95%(15/19)和52.00%(13/25)。因此防治淡水鱼感染华支睾吸虫对阻断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疫苗是预防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目前除本实验室外尚无关于华支睾吸虫病疫苗的专利和期刊报道。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抗感染疫苗可分为传统的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新型的亚单位疫苗(如蛋白疫苗、多肽疫苗)、核酸疫苗等。减毒活疫苗效果虽好,但减毒阈值不易控制;DNA疫苗效果好,生产成本低,但有遗传毒性和基因变异等问题;亚单位疫苗具有安全性高,纯度高、稳定性好,产量高等优点,故亚单位疫苗(蛋白/多肽疫苗)是重要研究对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75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